•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平:蘇貞昌何以匆忙提出“對中政策大辯論”

2014-01-15 11: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月9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剛剛出籠“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沒過幾日該黨主席蘇貞昌又建議在黨內展開“對中政策大辯論”。華廣網今日刊載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平的評論文章指出,蘇貞昌馬不停蹄地匆忙拋出新建議,絕非偶然,其中有著深層的政治考慮。

  全文內容如下:

  1月9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剛剛出籠“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沒過幾日該黨主席蘇貞昌又建議在黨內展開“對中政策大辯論”。蘇貞昌馬不停蹄地匆忙拋出新建議,絕非偶然,其中有著深層的政治考慮:

  設法彌補“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的不足。2013年,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大動作舉辦9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炮製出籠了“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應該説該黨的大陸政策研究、調整可暫告一個段落。但是這九場會議為討論而討論,沒有結論、沒有共識,只是將各方意見整理歸納後提供給“中國事務委員會”,最終出籠的“檢討紀要”死抱“臺灣前途決議文”不放手,堅持既定的“臺獨”立場不動搖,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態度依然如故,堅拒“一中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整個“紀要”洋洋灑灑6000余字,字裏行間充滿著濃厚的陳腐味,老調重彈,了無新意,流於形式,沒有任何約束力。“紀要”出籠後,外界反應不佳,特別是黨內不少人相當失望、頗多微詞。謝長廷明確表示,“紀要”很多文字的堆砌,內容不明確,沒有讓人“很有感”;前民進黨籍“立委”林濁水認為,“紀要”不是結論,沒有什麼拘束力,民進黨努力了很久,沒做成結論很可惜。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表示,“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是蘇貞昌的一次大挫敗,原本的“對中政策總結報告”,最後變成“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等於是降低位階,不具有指導全黨大陸政策的約束力,只是對九場“華山會議”的摘要參考。面對外界的強烈反應,蘇貞昌急急提出“對中政策大辯論”,顯然是想借此彌補“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的嚴重不足。

  緩解面臨大陸政策調整的巨大壓力。由於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最終出籠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未能就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調整作出明確規劃與交待,引發黨內外的強烈不滿和反彈,蘇貞昌面臨大陸政策調整的壓力未減反增,特別是“紀要”出籠後,黨內重要人物蔡英文、謝長廷等都提出批評,認為“紀要”不能説明問題,未能達到應有的目的,主張應繼續對黨的大陸政策進行深入探討、研究。謝長廷在民進黨“中委會”落幕的第二天一大早就主動召開記者會炮打黨中央,狠批“紀要沒站在主流價值上”後,拳拳擊中蘇貞昌的要害。謝係“立委”接力“出招”,建議在5月黨主席選舉前舉行兩岸政策公開辯論,辯論時間宜早不宜遲,最好能在3月就舉行,3月距今還有2個月,大家有時間準備;而3月又距離5月的黨主席選舉2個月,如果辯論時有若干結論聚焦,可進一步提供黨主席候選人討論;辯論場次愈多愈好,可以針對“紀要”還沒有共識的議題來辯;參與辯論的成員,應廣納跨世代、跨派系的代表性人物。蔡英文認為辯論有必要,大家也同意,“不失為要做的事”。林濁水建議,可從“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找出幾個爭議點,然後逐個議題辯論。面對這樣的局面,蘇貞昌面臨的“壓力山大”,蘇在此時建議就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展開大辯論,明顯是想借此表明自己在兩岸問題上的積極姿態,設法緩解面臨大陸政策調整的巨大壓力,收拾“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出籠後的殘局,改變自身的被動處境。

  爭取搶佔競選連任黨主席的制高點。民進黨黨主席換屆選舉將於5月舉行,除蘇貞昌有意爭取連任外,前黨主席蔡英文、謝長廷都有強烈的企圖心。當然,角逐黨主席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卡住進軍2016的有利位子。而以目前島內形勢及民進黨內部態勢看,若想在即將來臨的黨主席選舉中搶佔制高點,爭取贏得選舉,勢必要在民進黨跨越執政的“最後一哩路”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在大陸政策上有所作為,改變外界對民進黨大陸政策的刻板印象,顯示出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蘇貞昌自2012年當選黨主席後,在大陸政策調整方面,雖有不少動作,比如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開九場“華山會議”等,分別從政治、經濟、社會、安全等方面探討該黨的大陸政策,讓外界頗有期待。遺憾的是,會議仍呈現出守舊勢力壓制新生力量、保守空洞論述“圍剿”務實理性聲音等特點,在黨內基本教義派的強力掣肘下,會議的“對中政策總結報告”淪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未能對民進黨大陸政策調整作出結論性意見。會議中好不容易出現的一個亮點——關於凍結“臺獨”黨綱的提議,只是一閃而過。九場會議可説是徒勞無功,成為一大敗筆,被臺媒評價是蘇貞昌的“重挫”,認為蘇已是“跛腳主席”。在如此情況下,面對蔡英文、謝長廷兩位虎視眈眈的有力競爭者,蘇貞昌自是難以佔據有利地位,故而急急提出“對中政策大辯論”的建議。“紀要”9日出爐後,民進黨中央即明言“蘇貞昌原就認為可辯論,黨後續會再規劃”。一旦展開大辯論,蘇貞昌可站在黨主席的高度,任由各方展開爭奪,若能有所突破,黨主席的功勞最大;若沒有突破,係各方無法達成共識,責任也不能由黨主席承擔。如此,有利於蘇貞昌重新搶佔角逐黨主席的制高點,為爭取勝選創造條件。

  應該説,民進黨若真的就大陸政策展開辯論,是一項不錯的舉措,是件好事,有助於該黨深入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是蘇貞昌提出“對中政策大辯論”的建議,權謀性非常明顯,恐難有大的突破。尤其是民進黨黨主席選舉在即,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等重要人物又都有意角逐,而黨主席又仰賴黨員選舉産生,在該黨16萬多具有投票資格的有效黨員中深綠黨員比例甚高,若真的舉辦大辯論,除謝可能會高分貝繼續提其“憲法共識”主張以外,蘇、蔡面對辯論時都會謹慎應對,避免得罪深綠黨員。蘇貞昌近日發文哀悼“臺獨”大佬蔡同榮,表示“他未竟的理想我們會繼續努力”,討好深綠力量意圖明顯。加之2014年是選舉年,黨內很多人都會投身其中,在辯論中也怯于“大鳴大放”,以免得罪深綠、失去支援。所以,蘇貞昌“對中政策大辯論”何時能夠落實尚係未定之天,即便真的落實展開辯論,恐怕也多是各説各話,最後如同“華山會議”一般流於形式,難以找到各方都可接受的共識。(楊平,作者係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