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淑靜:新政來的太晚 臺金融業錯過末班車

2008-03-18 11:08: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行政院”宣佈了一項兩岸經貿鬆綁措施:開放臺灣境內銀行的海外子銀行投資大陸的地區銀行,放寬境內銀行的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與海外分支機構辦理兩岸金融業務範圍。張“院長”一再強調,金融國際化是當局既定政策。但是他趕在“大選”前數天釋出不疼不癢的兩岸經貿新政策,像擠一支扁扁皺皺的老牙膏,費足了勁才見到一點成績。宣佈時機也絕非偶然,當然是經過設計的。“院長”不必撇清,能否以此多贏得選票,要到三月二十二日晚間才見到分曉。

  民間對這個政策抱著不置可否、近乎麻木的態度。上海聯泰管理諮詢顧問王泰允説了一番頗為沉痛的話,他説:“臺灣在大陸已開放了八家銀行,有的已超過了五、六年之久,至今無法升格分行經營信貸業務。眼見著別的國際銀行一家家進來,人家的一項項業務從無到有,臺灣金融業者的辛酸真是沒人知道。”

  由於臺灣當局的無知,無能和缺乏自信,時時刻刻要抱住古董式的意識形態,屢次制定出缺乏常識的所謂經濟政策扼殺臺灣的金融業。情勢發展到現在,眼見著政權要拱手讓人了,才開放島內銀行間接登陸,準允參股大陸銀行的20%股權,惜乎時不我與了。王泰允表示,如果這個政策在五年前或更早一些實施,那時大陸相當歡迎臺銀入股大陸的銀行,因為臺灣的銀行業在管理、人才、消金等服務領域都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現在大陸各銀行的資本在全球都排得上號,像工商銀行收購了南非標準銀行、印度尼西亞的哈林銀行。現在不是你去收購別人的股權,而是別人來收購你的股權了。

  另外一個大好時機是二OO六年底,是中國大陸加入WTO承諾金融全面開放的截止期限。自那時起,全球的外資銀行積極搶進大陸市場,至今外資銀行在大陸成立營利性機構已超過三百五十家,目前有三十多家跨國銀行入股中資銀行。臺灣的金融業再度受制于執政當局的愚昧和膽怯,錯過了最後一班列車。

  富邦金的子公司富邦(香港)銀行搶先拔得頭籌,依“行政院”新公佈的規則,投資入股廈門銀行。據傳入股額約五億人民幣。富邦是第一個受惠的金融集團,但是也立即引起其他同業的反彈。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國泰金副總經理李長庚不約而同的提出質疑:當局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多數臺灣的銀行都可以參股大陸銀行,而不是只開放給一家去參股。話中透出蹊蹺,“行政院”新宣佈的的政策除了想贏得選票之外,莫非還有獨惠特定金融機構的嫌疑?個中是否有利益輸送的對等關係,需要執法單位特別注意。

  西諺有雲:“遲來的比沒有好。”(It`s better late than never)“行政院”開放金融業登陸的一小步,還是應當予以一定程度的肯定,因為他們也可以一如既往不碰這個問題。馬陣營近來宣佈的一系列開放式的具體兩岸政策,對民進黨政權終於發揮了催生的作用。馬蕭的政策有:取消基金投資大陸的限制以引導海外逾回北台幣的資金回流、儘速鬆綁廠商赴大陸40%上限。開放臺北松山、臺中清泉崗等七個機場為兩岸直航機場、全面開放小三通、七月一日前兩岸週末包機正式啟航、年底前每日包機開始飛行。七月一日前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初期每日三千人,以後逐年增加為每天五千人、七千人、一萬人,開放陸資來臺等等,對扁政權産生了巨大的壓力。

  這些政策及實施辦法十分具體,後面更蘊藏著無窮商機。謝長廷對此全無因應之策,只舉起“反對一中市場”的招牌,儘量做不實的扭曲和負面的恐嚇,令一部份南部鄉親寢食難安,以為“一中市場”會導致失業。大多數選民們想看到光明的願景,希望明天會過的更好。民進黨人在這方面八年來一直繳白卷,國民黨想奪回執政權,只有努力打經濟牌,向人民交出清楚的經濟藍圖。

  (作者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