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重量級智囊學者代表團訪台,首度參加在臺北舉行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與會的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在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時強調,兩岸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光是經濟而不進行政治上的溝通是不行的。
徐博東表示,他已經到臺灣13次,這次是兩岸交流以來,首度在臺灣就政治議題進行學者之間的對話,打破了兩岸不談政治議題的禁忌,等於是新的起點。兩岸之間“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先從經濟議題開始協商談判,馬上第四次“陳江會”要解決4個問題,但越是往後,比較容易做的事情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一些經濟上的難題,如果在政治上不趕快交換意見和對話,消除雙方分歧,達成共識,有可能會陷入瓶頸。
“過去兩岸關係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光是經濟而不進行政治上的溝通是不行的”,徐博東認為,兩岸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政治對話包括軍事、涉外方面事務,現在就應該開始進行預先對話,否則兩岸的分歧矛盾如果得不到溝通對話,很容易出問題。
徐博東指出,如果能先由學者、智庫進行溝通,了解雙方的觀點和看法,尋找共識,為下一階段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向深度、廣度發展預做準備,所以應該“先民後官”、“先智庫後官方”,現在只是探討和研究階段,“這次到臺灣來,只是聽聽對方的觀點,各自進行研究,然後共同研究”。
“所以兩岸一中應該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徐博東説,這個基礎如果不打牢的話,還是不穩定充滿變數,所以兩岸之間的政治對話主要還是如何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上要打牢。
以臺灣要求大陸撤除對臺部署導彈為例,徐博東認為,導彈是軍事部署問題,不光大陸針對臺灣,臺灣也針對大陸,這要通過雙方在軍事上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以協商談判的方式來解決,“作為前提條件,撤了才跟你談,這種説法本身就沒有誠意”。
徐博東指出,現在海基和海協兩會已經有溝通的平臺,也有“國共平臺”,如何在不違背一中原則找出合理安排,都需要雙方政治對話,包括軍事和涉外事務方面的對話,達成共識,雙方先從學者開始探討、研究起,達成共識之後交由雙方的執政當局形成政策,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階段無可回避,如果回避的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會進入瓶頸。
徐博東表示,這次大陸學者到臺北,首度進行包括政治議題和涉外、安全事務的溝通,由民間學者先做起,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也是兩岸關係到了目前階段,不能不做的事情。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