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拉開帷幕。根據教育部(微博)通報,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172萬,比2013年減少4萬人。據悉,這也是考研人數近5年來首次下降。(1月4日,京華時報訊)
1月5日,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經過2天焦灼的競爭落下帷幕。與往年相比,本次碩士研究生考試受到媒體與眾不同的關注,關於考生人數5年內首次下降的新聞成為輿論焦點。
雖然與2013年相比只減少4萬,在上百萬基礎上下降的比率並不大。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改革推進下,人們思想觀念、意識的回歸理性。長久以來,考研成為人們尋求捷徑、改變自身境遇的夢想,逐年膨脹的考研大軍的讓學術背負了太多有關物質利益的內容。然而,今年考研人數5年後首次下降,也標誌著“考研夢”開始逐漸走向式微,學術進一步回歸純粹。
據相關部門調查,此次人數下降的主要外部原因在於2014年秋季起研究生收費政策和當前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然而筆者認為,除外部原因外也有作為主體的考生其學術理想與信仰不堅定、其考研目的不純粹的內部原因。
同時,對就業形勢而言,碩士研究生在就業中的雞肋地位在於教育培養所存在的問題。當前碩士研究生學歷的貶值及就業困境,並不只是碩士研究生總量增加所帶來的貶值與困境,根本上是碩士研究生品質的普遍下降,而導致其品質下降的原因在於擴招大背景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本科化傾向,這種批量化的教育培養對於碩士研究生教育品質的影響是十分突出的。
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相比沒有突出優勢,與博士生相比又無法獨立承擔科研工作,自身對於工作的期望和要求卻相對較高,這種尷尬的境地所造成的直接現實就是就業率的持續低迷。
因此,在當前改革的持續推進、政策不斷落實、觀念逐步轉變的過程中,進一步扭轉研究生就業率的持續低迷,一方面需要作為考試主體的考生回歸理性,充分認識到改變命運的途徑歸根結底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奮鬥和自我的真才實學,而不是一紙學歷。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關部門科學調整碩士研究生培養和教育方式,圍繞學術研究的基本規律組織開展研究生教學科研活動,讓愛智求真、善於鑽研、嚴謹治學的考生進入學術科研領域,讓學術真正回歸本源。(台灣網網友:豆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