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去年廣東高職院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5.6%,近3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超過98%;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已達97.94%(不含技工學校),初次就業率更連續多年在96%以上。(3月14日《南方日報》)
曾經佔據中國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教育在本屆“兩會”期間大放異彩,有委員建議“要像重視211高校一樣重視職業教育”,溫家寶總理也説,“要將職業教育擺在突出的發展位置”。這些論調都表明,高職教育的重要性增強。而其吸引力也隨著就業率的持續攀升而變得炙手可熱起來。但是在就業市場上,由於統計口徑的不一致將會直接導致數量論的持續升溫,而造成品質論的下降。
如同高校一樣,在對待就業率問題上也往往會出現不同的口徑和不同的標準。教育部一度將專業設置的許可權與就業率掛鉤,當權力的限度逼近而搖身一變成為指標式指揮棒的時候,各種非浪漫主義或者造假便會隨之而入。比如在各高校統計就業率的時候,無不是存在著諸多“注水”事件,假如這樣的渾水延續到高職院校內的話,同樣會發人深省。
而高職面臨的就是就業市場,如果不考慮品質,僅僅依靠就業率的話,無疑將會形成過度虛假的局面。而慫恿高職院校造假。可見,不宜將就業率作為衡量任何院校生存發展的唯一指標,更不能唯就業率論高校的發展。為什麼品質如此重要呢?一者可以造就穩定的崗位,一者可以提供穩定的就業環境。
品質論的提升需要頂層設計的推進,需要高職學院的推進,尤其是在頂層設計環節上,要將高職教育劃分為教育的一個類型而非一個層次,需要造成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雙規並行”的發展趨勢,需要像“去行政化”一樣擺脫高職院校“唯就業率”論調。同時,各院校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加強職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尤其是培養對崗位的忠誠,增加企業文化課程培養。(台灣網網友:王傳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