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名校碩博任教中學,不患浪費患“不均”
願意去中小學教書的碩士博士越多,越是我國基礎教育之幸。但從整個社會的教育資源分配而言,應該通過持續的制度修繕,在校際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保持基本的公平與正義。
近日,“人大附中擬選聘教師公示”發佈,引起輿論熱議。作為一所中學,該校此次選聘教師的“最低學歷”是名校碩士。從名單上看,本次共招聘16名教師,其中7名碩士,9名博士;有3名教師畢業于國外大學,其他13名均畢業于國內名校,集中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不少看官的第一感受是,費盡心力念了碩士博士的人,最終只去了一所中學教書,實在是學歷浪費。但在我看來,這是替就業者亂操心的邏輯,也是社會流行的“基礎教育用不到高學歷人群”的慣常意識。
一方面,就業是雙向選擇,既然是兩廂情願,跟學歷浪費顯然沒有任何關係。凡不是靠爸媽安排而自己擇業的人都明白,最終選定某單位具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其決定性因素,他人並不一定能推測得知。
另一方面,基礎教育同樣需要高學歷人群。大家通常認為高學歷人群應該去高校或科研機構就業,而不應該去中小學,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相對大學而言,中小學所學內容簡單,但並不意味著教學活動也簡單。有過學生經歷的人,都知道不同老師講授同樣的內容,往往有著天壤之別的效果,究其原因,不僅有教學方法的差別,也有教學視野與理解力的不同。當然,高學歷並不一定代表高素質,也不代表一定能成為好老師,但從普遍規律來看,無疑更有優勢。
雖然碩博士進中學任教不是學歷浪費,但不意味著沒有反映出一些問題。問題不在於這些碩博士的選擇與人大附中學生的幸運,而在於為什麼人大附中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讓一所中學的師資選擇,竟然抵得上某些一本或二本高校?從整個社會的資源分配來看,其間反映出的資源分配的失衡的確令人震驚。目前來看,這種失衡至少體現在校際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三個方面。
不是所有的中學都有此吸引力,人大附中的金光閃閃是資源積聚的結果,但從網友曬出的南開中學2015年擬聘任12名教師的公示來看,有10名是碩士,2名是博士,這意味著人大附中並不孤單。也即,在不同地方都有類似名校積聚資源,跟其他學校明顯拉開差距的現象。同時,城市與鄉村、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教師待遇差別較大,也是眾所週知的事實。2016年教師工資改革方案中討論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流失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講,願意去中小學教書的碩士博士越多,越是中小學生的福音,越是我國基礎教育之幸。但從整個社會的教育資源分配而言,應該通過持續的制度修繕,在校際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保持基本的公平與正義。過於失衡的教育資源分配,意味著公民間享有公共服務的不均等程度過高,這不是社會之幸。
□任孟山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