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家海外華文報紙曝光了一份導師身價表,將最近一年來幾檔主要的真人秀節目導師們的身價一一排行,其中不乏令人咋舌的天價。其中身價最高的是章子怡。在今年湖南衛視的《中國最強音》中,章子怡完成了電視真人秀導師的處女秀。而身價表上章子怡的一欄赫然寫著1200萬人民幣,成為身價最高的導師,而這一價格也超過了章子怡目前接拍一部電影的基本片酬。《新聞晚報》
看到這份“身價表”,不由想到了“燒錢”這兩個字。打著尋找“好聲音”和“最強音”的旗號,醉翁之意不在酒,從某一個角度看,與其説是選秀,還不如説是拼導師,因為選手是未知的,而導師的知名度是明擺在那裏的。如同跨年晚會“燒錢”請明星一樣,在“真人秀”節目中“燒錢”請導師也成為一種正在瀰漫的亂象。非專業的導師章子怡身價最高就是一個典型。
面對“熒屏音樂真人秀”節目的氾濫,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稱,根據廣大觀眾意見,為避免電視節目形態單一雷同,為觀眾提供更多的收視選擇,總局將對這類節目實施總量控制、分散播出的調控措施。發言人強調,電視媒體要自覺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體現到節目製作中,力戒鋪張奢華、炫目包裝、煽情作秀。總局將加大對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創電視節目的鼓勵扶持。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對主管部門出臺的管理意見,各家衛視總有一套説辭,並不承認有“奢華鋪張”和“炫目包裝”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作為承擔導向責任的傳播媒體,更要有一種“自律意識”。主管部門早在“跨年晚會”就批評過“燒錢”請明星的現象,這次,又對央視提出了“要堅持節儉辦春晚,做到規模適度,力戒浮華,不能鋪張浪費。”的要求。我們應該舉一反三,而不是採取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消極態度。
據報道,以一檔總投資一個億的電視真人秀節目為例,目前光用於導師上的投入比重就高達三成,甚至更高。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導師價格虛火無疑是一種將藝人寵壞的行為。而節目資源過分傾斜藝人,最終也會對節目本身造成不利。面對真人秀節目比導師的現象,有專家指出:“只有尊重音樂核心價值的電視節目才能走得下去,大牌導師是把雙刃劍,都看導師去了,那選手呢?好的選手在哪?”
現在,為了掙得廣告資源,各大衛視財大氣粗,從“燒錢”請明跨年星到“燒錢”請明星當導師,“眼球效應”已成為電視媒體競爭的一種手段。並有著愈演愈烈之勢。
除了高價請導師,還有一種隱性的“燒錢“,惡性競爭帶來的是節目資源的浪費。今年暑期檔,音樂真人秀節目竟然多達十余檔,真正有競爭力又有幾檔?那些投入鉅資並沒有取得預期收視目標的“真人秀”,不是花了冤枉錢?同質化競爭,這是更需要制止的一種浪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