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是誇張的藝術,《寶貝》以近乎挑釁的姿態,來挑戰中國家庭對生殖健康問題的諱莫如深,其實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寶貝》是一部能體現“編劇中心制”的電視劇,媒體宣傳在主打六六,內容情節更是烙有六六清晰的個人風格,對白臺詞與活躍于微博上的六六言論高度一致,大膽潑辣是剛播出前三集的最大特色。
在家庭劇中,《寶貝》算精良的製作,演員狀態輕鬆,居住、衣著時尚,對網購、車牌限購等社會熱點話題,也有著信手拈來的點評;臺詞雖有注水嫌疑,但控制有度,會在觀眾厭煩之前早早轉移場景和話題。但播出之後《寶貝》遭到了一些觀眾的批評。
這些批評不無道理,晚間黃金檔是全家人的聚餐時間,與長輩或孩子在一起,看這部劇難免會覺得尷尬。尤其是前兩集,內容過於火爆,不乏由黃段子帶來的創作靈感,性暗示過於直白,都讓人覺得,這部戲的尺度是不是太大了。客觀地説,單憑已播出的三集電視劇看,《寶貝》是應該進入分級制的作品。參照美國1996年頒布的電視分級制度,它符合七個分級級別中的第四個級別TV-G,“面向所有觀眾,但涉及極少量暴力、性和成人語言內容。”在沒有分級制的前提下,也只能以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寶貝》,畢竟在題材立意、娛樂效果方面,它還是高出國産劇平均品質的。
對於生育問題的討論。中國人哪怕在家庭內部,也一向羞于坦然地討論生育問題。像《寶貝》中那種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和小夫妻在餐桌上大談特談生兒育女的具體辦法的場景,很難讓人相信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可沒有辦法指責這部劇犯了什麼天大的錯誤。電視劇是誇張的藝術,《寶貝》以近乎挑釁的姿態,來挑戰中國家庭對生殖健康問題的諱莫如深,其實還是有積極意義的。生兒育女有什麼羞于啟齒的?再者,電視劇呈現出輕鬆的家庭關係和生活狀態,也能驅逐籠罩于中國家庭那層看不見的沉重。
但反過來想想,要拍一部既要表現當代人生子觀念、又要新鮮好看的電視劇,不這麼處理的話,它很容易淪為一部反響平常、情節平淡的平庸作品。也許,《寶貝》只是想憑藉一個火辣的開頭贏得眼球,在接下來的劇集中,會回歸到正常的講故事狀態,回到觀眾熟悉的家庭劇風格。
獨生子女政策執行幾十年來,孩子問題已成中國家庭的頭等大事,《寶貝》只是擷取了城市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待孩子的態度來進行表現,很真實,也大致符合人們的心態,但它做不到對孩子之於家庭的重要性給出更有一些深意的解讀。電視劇以娛樂為重,哪怕《寶貝》僅僅能喚起人們對孩子的喜愛、教會大家怎麼去愛孩子,也算是做了分內的貢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