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古典文學教研室教授譚邦和日前在一次講座中,直言時下流行的宮廷戲就是一堆文化垃圾,為帝王抒豪情的歷史小説沒有傳播精神正能量,不利於推動現代文明建設。(3月20日《長江日報》)
譚邦和教授的“宮廷戲是文化垃圾”一説,得到了一些網友的附和,以“要宮廷戲,不要辮子戲”、“誰把宮廷戲變成文化垃圾”、“宮廷戲的審美疲勞”、“宮廷戲的危害”為題“棒喝”宮廷戲,形成了一邊倒的討伐之勢,但是,如果靜下心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即使宮廷戲少有體現積極、健康的文化內涵,縱然宮廷戲是文化垃圾,但是也有可回收利用之處。一方面宮廷戲氾濫受到有識之士的鞭笞,另一方面收視率卻很好,吸引了不少特定的觀眾群樂此不疲地欣賞,因此,不要把宮廷戲批得一無是處,也不要一棍子把宮廷戲打死。
宮廷戲的“胡編亂造”也是與時俱進適應觀眾的結果,更是製片人、編劇和導演充分研究了觀眾的觀看心裏做出的前瞻性判斷,善於琢磨觀眾的欣賞口味,更善於把握觀眾的欣賞需求,於是才出現了眾多的宮廷戲,也可以説是觀眾造就了宮廷戲的繁榮,給熒屏帶來了宮廷戲的衝擊波。觀眾喜歡看,製片人和投資方有錢賺,自然就將宮廷戲和市場緊密結合,宮廷戲紛紛而來,既折射了欣賞口味,又滿足了賺錢的需求,一拍即合,何樂不為?
其實不少喜歡宮廷戲的觀眾也知道宮廷戲不是真的歷史,但是寧願相信故事情節是真的,不管是權力上的爾虞我詐,阿諛逢迎,還是愛情上的陰險算計,步步為營,抑或是為了前途和錢財的不擇手段,栽樁陷害,雖然發生在深宮,但是和當今的社會形態有著千絲萬縷和藕斷絲連的聯繫,承前啟後,古為今用,發揚傳統,當今的社會文化依然鐫刻著遠古的宮廷社會和文化生態的烙印,“中國式宮廷”裏繁衍的形形色色的“中國式愛情”和“中國式權力爭鬥”,依然能夠在當今找到對應的寫照。因此,看的是宮廷戲,聯想的是當今的事,而且能夠“對號入座”,找到了回應和迴響的對象,自然就感覺不是那麼遙遠和虛無縹緲了,反而有強烈的現實感。
宮廷戲有著特定和忠實的收視群,核心受眾多集中于少女、主婦、白領等,她們樂於接受那種或者黑白分明,或者模糊不清,或者善惡交織纏鬥的權力和愛情故事,感情很容易被俘虜,並投入其中,將自己假想為其中一員,機關、企業、校園、辦公室等等的那些凡人俗世的事情也暗合了後宮的各種明規則、潛規則,不管是積極奮鬥、正直善良,還是善解人意、爭風吃醋,都有著同構、同感和共振、共鳴的理解感,有時候竟然能夠直抵心靈,引起內心翻江倒海的共鳴,而且,她們看勾心鬥角的宮廷戲,不是想看好人如何善終,壞人如何被懲治,而是能夠通過這樣的情節設計,看到每個人身上的善與惡,長與短,因和果,過去和未來,以及環境造就一切,“性格決定命運”所帶來的宿命感嘆。
其實,宮廷戲最大的敗筆在於情節的雷同,不同的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好女春華》中,觀眾不難看出,其中有《大長今》、《宮心計》、《美人心計》等劇的影子,但是也不乏根據史實加以鋪陳的故事。更有細心觀眾給宮廷戲總結了必有的四個橋段:排在第一位的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橋段——姐妹橋段,姐妹橋段裏最最常見的就是姐妹一起進宮,其中之一變壞;宮廷劇騙人眼淚的橋段——愛情橋段;鐵定會有的經典橋段——小三橋段;最慣用的害人橋段——巫蠱術橋段。但是這並不妨礙宮廷戲粉絲的欣賞,只要能夠一次次的引起共鳴,催人淚下,必備的雷同和橋段就在其次了。
當然,宮廷戲吸引人還有一個普遍的審美需求就是宮廷戲中華麗的場景,艷麗的服飾,幽幽的庭院,古典的園林,眾多養眼的帥哥、美女,更有不少自己的偶像,儘管不少雍容華貴的服飾因為缺少考證而不倫不類洋相百齣,但是這絲毫不妨礙宮廷戲的場景以及服飾的唯美展現。生活中,人們可能沒有能力去購買典雅華麗的服飾,沒有能力穿越到宮廷,沒有能力實現入住後宮的奢望,但是宮廷戲滿足了自己的唯美渴望,一邊欣賞陶醉,一邊麻醉自我,痛並快樂著。
如果説宮廷戲因為肆意的胡編亂造而污染了熒屏,帶來了所謂的文化垃圾的話,那麼如果站在影視更遠和更高的視角來俯瞰和瞭望,就會發現宮廷戲不儘是文化垃圾,説一句大實話,電影《泰囧》也很三俗,也不是什麼有文化內涵的主流東西,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文化垃圾,但是卻讓很多人讚不絕口,也實現了天價的票房。是不是文化垃圾,並非是條條框框所能夠界定,每個心裏都有一本明辨醜惡的賬和標準,正所謂一千個人眼裏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味給宮廷戲戴上“文化垃圾”的帽子,有文化道德潔癖的嫌疑,也不客觀,更不全面。(魏青)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