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五四青年節,一場啟蒙的紀念

2012年05月04日 10:43: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歷史歸於常識,價值顯于啟蒙。今天這個節日,有的不是“少年見青春,萬物皆嫵媚”的浪漫,而是理性與自然、真知與使命的膠著。九十多年前的今天,這一枚日子上烙滿熱血青年的身影,靜默的字報,疾步的拳頭,文化的新天,革新的號角……今日的紀念,不在於享受2008年就許下的半天休假利好,也不只在於提醒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更多的,在於紀念啟蒙的激越,在於以價值重估的方式重新檢視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體制的來路,藉由更新的思想意識來升級中國。

  “青年者,國家之魂。”這一代的“靈魂”,已經與中産之夢越來越遠。他們因房價而“逃離北上廣”,又在拼爹的狹仄中“重回北上廣”;他們奔波在地鐵與公交的鱗次櫛比中,卻沒有時間抬眼望一望窗外並不那麼藍的天空。九十多年前,當年的“公知”牛人們如笛卡爾一樣懷疑一切,像伏爾泰一樣蔑視偶像。沒有麵包與咖啡,也無須 “奮鬥十八年”,因為平等與公正,在骨感的現實面前,他們依然可以做著豐滿的夢。有時間做夢,與千億財稅無關,與GDP的窮奢無關,這樣年輕的夢,便是特立獨行的姿態,他們從頭到腳都在為一場偉大的改革鳴鑼開道。有恒産者有恒心,無恒産,卻有恒定的價值取向——這是那個世紀拋過來的謎題。

  有人説,這一代的青年是幸運的。他們無需批判與摧毀、甚至不需妥協與修補,躺在時間的河流上,等著春華秋實、慣看日升月落。這樣的幸運,卻似乎也墊付了諸多成本:訴諸理性還是服從慣性,訴諸自然法則還是恪守人定鐵律,訴諸於人道主義和美的意識還是遵從倫理規則與教義……沒有激辯的程式,便有模糊的曖昧。因此,當市場發育成人的時候,計劃的尾巴還是隱約可見,當法治快馬加鞭的時候,集權的沓滯仍是如影隨形。這一代的青年,經歷過書本的啟蒙,經歷過形式的啟蒙,正經歷或等待真正的啟發心智、開蒙人心。

  轉型的中國,變革的中國,繫於青年的命運,而青年的能量與明天,又左右于成年的“我們”。制度中的青年,文化中的青年,地域中的青年,決定了他們會否糾結于方式方法的爭辯——還是以巨大的思想創造力,為時代啟蒙,為民眾啟蒙,為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和社會政治史啟蒙?

  歷史上的五四是一場青年運動,更是人的覺醒。論者言,青年獨立則環境獨立,青年追求真理則社會脫敏開禁。望向未來,一代人青春的自我安放、一代人夢想的群體圖騰,許是這個時代的縱深度與能見度,許是我們曾待以綻放的那簇花火。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