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的蔡英文,被視為民進黨重新執政的希望
民進黨七月二十日召開第十三屆全代會,也是在野後第一次全代會。黨主席蔡英文在其上任後第一次全代會上致詞時強調,民進黨已經站起來了,未來更會繼續調整腳步,讓民進黨不只變成比國民黨更好,還要成為人民可以依靠信賴的選項。香港《大公報》文章指出,蔡英文近來民調高居前列,給沉淪的民進黨帶來了轉機,民進黨這次全代會亦凸顯改革決心,但只局限于黨務、策略及調整腳步方面,在政治路線和黨綱修正問題上則未見突破,稱“民進黨已經站起來了”,可謂言之尚早。
蔡英文只搞框內改革
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後第一次全代會,通過八個黨務改革案,包括擴大中執會和中常會的參與範圍,修改廉政條例和公職提名辦法等,黨中央權力將大幅增加。臺灣媒體有“天王退位,唯蔡獨尊”、“民進黨中央集權時代來臨”的説法。
文章指出,這次大會搞出來的“團結一致”氣氛,只是民進黨前“天王”和派系要角“給蔡主席一個面子”而已,並非發自內心。大會開始後即炮聲隆隆,黨代表“吐槽”越來越多,因改選權力核心引發派系勾心鬥角,“新係”與“反新係”的鬥爭浮出枱面,由中評委主委選舉爆發衝突。由此可見,儘管黨內各大“天王”互相掣肘給了蔡英文相當大的空間,蔡英文也未能把民進黨內部整合成功;蔡英文雖然總管民進黨兵符,卻仍未能鎮得住陣腳。
“非典型”的蔡英文,被視為民進黨重新執政的希望;這位“小龍女”出任黨主席後的表現,亦直接以馬英九為對手,擺出代表民進黨競選下屆“總統”的架勢。然而,文章認為,民進黨的權力結構和權力關係,基本上看沒有大改變。一是蘇貞昌、謝長廷、陳水扁、遊錫堃等“天王”並未消失,他們只是因為連續敗選,才暫時韜光養晦,退居幕後操盤,對所屬派系和戰將仍頗具影響力。二是民進黨雖然宣稱已解散了派系,但實際上派系仍然存在,只不過由明轉暗而已。現時民進黨的執政縣市長,幾乎都是新潮流派系的人,今次全代會的權力核心改組,“新係”在中執會居半數,在中常會佔五席或六席,在明年縣市長提名上具有決定性影響力(民進黨修改公職提名辦法後,以黨中央徵召方式産生人選),另中評會主委也被“新係”取得,使“新係”成為黨內勢力最強大的派系。因蔡英文儘量淡化“新係”角色,“新係”為了維護既得權力及擴張勢力,必然運作和推舉支援“新係”的蘇貞昌,作為民進黨下屆“總統”候選人。三是以民進黨的“綠林”性格,唯有激進的街頭運動才能重新凝聚。性格和格局決定命運,“理性問政”的蔡英文,只適任民進黨“療傷止痛”階段的管家婆,當大選的“熱帶氣旋”臨近之際,就是敢衝硬拼的蘇貞昌再起之時。在今次民進黨全代會上,蘇貞昌的姿態語言已顯露出企圖心。
建“論述小組”統籌文攻
文章亦指出,無可否認,蔡英文的改革路線是有進步和改良的,例如她修正民進黨過去自我封閉的“本土論述”,提出要“全新定義臺灣的本土論述,廣納融合各界對‘臺灣人’一詞的解釋”。又如在人事佈局上,讓青壯派全面接班,共同推動黨務革新。此外,她還要把民進黨改造為“理性問政”的政黨。蔡英文強調,未來民進黨不會通過街頭抗爭、立院鬧場等社會運動路線來爭取政治空間,而應通過提高政策能力和實踐能力,與國民黨進行理性競爭。
據綠營人士透露,民進黨執政時,在“總統府”設有論述小組,蔡英文領導下野的民進黨,也在中央黨部建立論述小組,由一班有執政經驗的卸任政務官搞政策論述,以加強民進黨處理“國家安全”、“經濟建設”、“教育勞工社會福利”、“財政預算”及“兩岸關係”等實質議題的能力。蔡英文自命為“有執政經驗”的在野黨主席,她不僅主導“論述”,而且直接批判馬英九和國民黨,但不許民進黨的高層要角胡髮發炮,凡重大議題及抨擊馬英九當局的文宣,均由論述小組策劃和撰稿,再交由媒體發表或由綠營名嘴發炮。相對於民進黨以往的“亂槍打鳥”,蔡英文的穩、準、狠更令藍軍難以應付。
關鍵在打開大陸之門
然而,文章認為,蔡英文的改革主張和路線,畢竟有其無法克服的局限性,戰略上不能跳出民進黨的框框及其本身的“獨性”,只能在策略上修補改良,在戰術上調整腳步。蔡英文的政治路線仍然堅持“一邊一國”,不放棄民進黨的“臺獨黨綱”和“臺灣國家前途決議文”。蔡英文出任民進黨主席後少談或不提“一邊一國”和“統獨議題”,卻口口聲聲強調“臺灣主權”,就是其中一項顯著的策略調整。策略變實質不變,民進黨不可能有脫胎換骨的革新和改造。
文章直言,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高舉“臺灣主權論”的確起到牽制馬英九的作用,卻不能提升民進黨的地位。蔡英文要提升民進黨的地位,唯一的方法就是與大陸建立溝通關係。蔡英文曾説過,民進黨要重新思考對大陸的政策,建立新的“中國論述”,也表示希望訪問大陸,與北京溝通對話。但她要在“守護臺灣主權”與“建立大陸關係”兩者間取得平衡,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小龍女”並不堅持臺灣民族主義,只要她從“兩岸同屬華人社會”,進步到“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相信就可打開與大陸溝通之門。民進黨如果想在紅、藍、綠的“三角遊戲”中提升自己的地位,與大陸建立溝通管道,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