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可以是臺灣一個全新的轉捩點,但也可以是一個讓臺灣再度陷入另一波惡性迴圈的起點,關鍵就在於臺灣人將怎麼選擇他們命運。
臺灣《中國時報》1日發表社論説,在沒有太多留戀與惋惜聲中,二○○七年成為了歷史,而曾經被賦予多重意義的二○○八,起翻開了首頁。這一年有許多事件已經確定會發生,只是還沒有人敢確定其最終的結果是什麼,也因為這種不確定,讓這個瞬間驟冷的新春元旦,揉雜了諸多的期待與焦慮在其中。
期待的是,將近八年的政治亂局,能夠在今年做個總結,好讓所有的臺灣人能從迴圈對抗的泥淖中脫身,告別清算鬥爭,告別政治口水,告別空轉虛耗,讓一切回歸正軌,更要讓那個曾經充滿活力、生氣盎然的臺灣重新再回來。
焦慮的是,眼前的所有亂局,很有可能劃不下休止符,反而陷入更大的衝突與亂局,想要解除的咀咒無一獲得救贖,所有的對立、混亂、僵局反而更形加劇深化,臺灣不僅是全面脫軌,更在進一步地向下沉淪。
社論説,因為心繫希望,所以才會有期待;因為心存恐慌,所有才會有焦慮。而儘管這是兩個落差極大的心理預期,但它們終究不是命定的結局,而是一種選擇。換言之,我們可以選擇希望,擺脫恐懼。而這種選擇,就在今年上半年,甚至在前三個月就會發生。我們將要重新選出一個新“國會”,我們也將要選出一個新“總統”,這個新“國會”與新“總統”將不只決定臺灣在今年的命運,甚至也將決定臺灣在今後好幾年的命運。
就為了迎接這個“選擇”的時刻,臺灣其實早早就提前進入了競選期間。二○○六年臺灣在“公務機要費”的紛擾中度過,二○○七年的臺灣再度陷溺在“首長特別費”的泥淖中不得脫身,短短兩年所有臺面上政治領袖的操守都被放在顯微鏡下檢視,所有政治人物的身上都堆滿了爛泥,有的人結束了政治生命,有的人即便獲得澄清,也再挽回不了受損傷的人格。
而也就在臺灣陷入內耗與空轉的這兩年,全球則正在同步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轉型。這其中又是以東亞各國的整合與重組最是驚人,金磚四國的崛起,自由貿易區的簽訂、區域經濟體的形成、競爭力評比的重新洗牌……等,所有臺灣的近鄰國家和地區都在“拼經濟”,都在搶搭擠進全球化浪潮的列車,只有臺灣,不僅在這個浪潮中缺席,還將整個視野調頭往內看,積極的在社會內部裏尋找敵人,甚至還將整個視野調頭往後看,從已經過往的歷史中找古人進行清算!
結果不證自明。臺灣在此起彼落的政治拼鬥中進退失據,經濟成長趨緩,臺灣人所得停滯,失業率攀高,貧富差距加大,M型社會在臺灣不再是學説而是現實,官方炮製的所有數據都被當笑話,民間最具體的感受,反映在消費意願的低落,更反映在那間歇卻不斷發生的民眾燒炭自殺上。臺灣浪費了二○○六,也虛耗了二○○七,這期間所付出的代價,恐怕已經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夠彌補的回來了。
社論表示,除了空轉與虛耗外,過去兩年更瀰漫著另一種氛圍,就是“等待二○○八”,或者換個更通俗的説法,就是“為二○○八的大選提前熱身”,等待也好,熱身也罷,它的期間被無限的提前,它的效應也扭曲了一切的正常治理。除了“首長特別費”的糾葛外,我們親眼目睹了連六年未見任何建樹,卻集中在二○○七年強推一週一利多;我們目睹以“金融改革”為名行金權大挪移之實;我們目睹為修訂個“中選會組織法”不惜癱瘓數月的“國會”議事;我們更目睹以“轉型正義”之名行政治清算之實……這一切的一切都耗去了許多的政治資源,當然也耗去了更多的政治口水,但就是沒有讓臺灣變得更好、更進步!
社論最後再一次強調,二○○八年可以是臺灣一個全新的轉捩點,但也可以是一個讓臺灣再度陷入另一波惡性迴圈的起點,關鍵就在於臺灣人將怎麼選擇他們命運,這一點我們依舊維持著審慎的樂觀,至少若干民意趨勢已經預示:臺灣人受夠了!而要改變現狀,臺灣人自有其清明的智慧,會做出好的決定。此時此刻,我們還是誠摰地先説一聲:臺灣,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