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臺媒報道,在病床上躺了47年的植物人王曉民已于去年病逝;島內活得最久的植物人的去世,以及日前發生的八旬老人殺妻案件,再度引發島內對安樂死的討論。臺灣《新生報》9日社論表示,雖然“立院”已初審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草案,但是這兩個家庭的慘劇,並不適用草案的拔管“安寧死”,看來“安樂死”在臺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全文摘編如下:
王曉民因車禍而成為植物人,她在出事時年僅17歲,是當時北二女中(現中山女高)樂儀隊指揮也是籃球校隊,卻因騎腳踏車遭到計程車由後追撞,造成腦死,一直在病床上躺到64歲過世,從來沒有醒過;王曉民在1963年被判定為植物人,父母辭掉工作照顧她近20年後,日漸老邁身體不堪負荷,1982年開始,王曉民母親趙錫念就不停地向當局陳情,期望讓王曉民安樂死,但都無回音;王曉民的父母分別於1996年及1999年因病去世,最後王曉民的照顧再由三個妹妹接手。
醫療過王曉民的醫護人員對王曉民長期臥床卻不長褥瘡、皮膚細嫩感到訝異,顯示她被照顧得極佳;臺媒也報道,王曉民臥床期間,為了防止長褥瘡,每隔十五分鐘就翻身、抽痰一次,她的父母曾為照顧她有26小時不眠的紀錄;王曉民的遭遇雖不幸,但仍有幸能受到父母姊妹細心照顧,可是像這種一般家庭所做不到的妥善照護,王家也為心愛的女兒付出無法彌補的代價。
另一個比較接近的案例,就是王老先生的殺妻案,八十多歲老翁眼看久病的妻子已無回復健康的可能,加上自己因年歲已長,連生活自理都有困難,再也沒有能力繼續照顧鍾愛的妻子,他以“獨居老人的惶恐”為題,在網路留預言殺妻,接著就動手,王老先生在親手殺死妻子時思路清晰,映襯出老年人對未來絕望的心境,可謂人倫慘劇。
最近“立院”初審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草案,明訂病患經診斷確定為“末期病人”,親屬簽署“終止心肺復蘇術同意書”後,醫師就可拔除呼吸器,讓安寧臨終法制化;但是“拔管權”仍屬自然死,且本草案可以執行拔管的對象排除植物人,亦即要在病患仍可表達自我意願時,先簽下同意書才有效;王曉民的例子,並不符合這個條件,而王老先生的妻子,死前意識清楚也未插管,也難列為“末期病人”,他們的悲慘結局仍然難解。
醫療有極限,如今島內民眾漸能了解,末期病人在急救時耗用大量資源,往往飽受磨難,卻未必能得到家屬期待的效果,以插管病人為例,即使可以延續一陣子生命,但是這段期間生活的品質極差,得到的卻經常是不可回復的結果;再加上醫療資源有限,未期病人處理不理想,往往造成病人、家屬以及醫療資源三輸的局面。
生死問題要如何解決,必有爭議,即使“立院”初審通過的“安寧條例”中有“拔管權”,還是有人會擔心對死亡鬆綁會出現後遺症;畢竟“拔管權”是自然死亡,與王曉民父母曾向“立法院”請願要求訂定“安樂死”法律訴求不同;屬加工死亡的“安樂死”,醫學界至今沒有統一的定義,而安樂死的實施在許多地區都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目前全世界僅有荷蘭、比利時及美國部分的州允許安樂死;王曉明一家47年噩夢,與王老先生病妻的困境,能否以安樂死來解決,難有結論,但兩案能引起島內正視這個議題,已是一種進步。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