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初選辦法有兩項爭議。一是“全民調”與“黨員投票”,如今“全民調”定案;另一是“巡迴政見辯論”或“愈少政見辯論愈好”,爾今仍相持不下。
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主張愈少政見辯論愈好者認為,辯論起來不免刀刀見骨,2008年蘇謝殺到“轉移焦點不能改變涉案事實”的地步,可謂殷鑒不遠。至於主張多辦辯論者,則認為不能“只談人選,不談政策”;再者,亦認為如今在民氣上好像較佔優勢的黨主席蔡英文,似有“球員兼裁判”以回避辯論來維持優勢之嫌,對有意競逐者有失公平。呂秀蓮指蔡英文“每天光鮮亮麗給人希望”,即暗指蔡的聲勢未經政見辯論的考驗。
盱衡情勢,民進黨仍以多辦幾場深入的政見辯論為宜。一方面,蔡英文自己是“球員”,不能恃“裁判”地位以操控比賽規則來抵制其他參賽的“球員”;二方面,既是“全民調”,則更應透過多場公開辯論使社會公眾評比各參選人的政見,憑以選擇;尤其重要的是,2012“總統”選舉是一明顯存有重大政見爭議的選舉,不可逃避,不應逃避。
在往昔“總統大選”中,聽到的口號是“新中間路線”、“相信臺灣”,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其實皆像是肥皂泡,在亮晶晶的外膜裏頭空無一物;但是,本屆“總統大選”所涉卻皆是有血有肉的真實題材,比如“九二共識”、“ECFA”、“三通直航”、“經合會”、“執政後將延續前朝兩岸政策”等等。
社論表示,謝長廷主張以“憲法重疊共識”取代“九二共識”,以“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黨內有人斥其荒唐、胡搞,而“獨派”則指其“含有憲法一中的內在邏輯”。蘇貞昌則提“臺灣共識”,主張以“臺灣前途決議文”為主,守住“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兩大原則(又是肥皂泡);自顧不暇的謝長廷質問蘇貞昌:“你要怎麼反對一中各表?”陳水扁亦不甘寂寞,在獄中批謝長廷的“憲法共識”與呂秀蓮的“九六共識”皆是“硬掰”,不如他主張的“一邊一國”。至於蔡英文,如今仍陷於“反對ECFA”、“否認九二共識”、“臺灣是外來流亡政府”及“民進黨若執政將延續前朝兩岸政策”的亂七八糟之中,其“十年政綱”也久雷不雨。如此亂象,民進黨如何選“總統”?若選上更如何治臺?因而,如何可以不辯論?又如何可以不多辦幾場深入的辯論?
主張少辦辯論者説是為了團結,但在現今情勢下,這種團結卻不啻只是勾串共謀一個騙局而已。亦即以回避辯論來欺騙綠營內部及“忠貞黨員”,待稀裏糊塗地憑“光鮮亮麗給人希望”的直覺印象經全民調推出候選人後,再即興吹一個肥皂泡去欺騙“中間選民”;這一套已經用在五市選舉的“幸福/光榮”(不是肥皂泡嗎?),難道又想以一件粉紅T恤去騙取一個“總統大位”?
2000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民進黨尚為他發表“臺灣前途決議文”;然而,民進黨八年執政,經“正名制憲”、“入聯公投”、“一邊一國”、“正常國家決議文”,已將臺灣撕成碎紙。因此,在民進黨“總統”參選人之間,當然應對如何整理此一亂局進行辯論,一以整合內部,二以向島內民眾交代。
社論最後説,如今球員兼裁判的蔡英文,當年在“陸委會主委”任內曾隻身力阻陳水扁承認“九二共識”及回復“國統會”。如今她自己將競逐“總統大位”,更豈可不在參選時就其“憲法認同”及“兩岸政策”,經由辯論向綠營及民眾交代清楚?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