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外媒體上關於中國戰鬥機的新聞幾乎全部被引進中國可能引進俄制蘇-35所“壟斷”,除了“為什麼有了殲-20還要蘇-35”這樣的疑慮之外,甚至有評論認為,中國在已經有了殲-20、殲-31等第四代戰鬥機的情況下,還購買屬於“三代半”的蘇-35,可能表明中國的四代機研製工作遇到了麻煩,需要購買蘇-35作為參考來解決這些麻煩。
不過,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幾乎每次出現熱炒殲-20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會有一架全新的殲-20齣現在大家面前,11月24日,根據國內多家知名軍事論壇以及社交媒體曝光的圖片顯示,國産隱形戰鬥機殲-20的最新一架原型機2017號已經于當天下午成功進行了首飛,與此前其他原型機首飛現場不同的,2017號殲-20首飛現場出現了多名手捧鮮花的禮儀人員,如此隆重的首飛儀式似乎表明該架殲-20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
從目前已經曝光的圖片來看,2017號殲-20的座艙蓋與此前的原型機相比略有調整,飛行員正前方部位的邊緣曲線有所收縮,可能是進一步優化了該部位的氣動設計,對於該架殲-20的首飛,特約軍事評論員李小健分析稱,目前殲-20已經擁有了6架原型機可以用於定型試飛,再加上此前的2架驗證機,則一共有8架殲-20可以執行相關試飛任務,此外還有至少兩架圖-204和運-8作為殲-20的雷達電子試驗機,這個數量和組合對於一款新型戰鬥機的試飛工作來説,已經基本足夠。李小健還稱,從試飛現場的隆重儀式來看,本次試飛的2017號殲-20很可能是最後一架執行定型試飛的原型機,並且其設計狀態已經凍結,未來小批量生産的殲-20都將以這架的技術狀態為準。
對於殲-20和中國可能引進蘇-35之間的相關傳聞,李小健認為,如果本次中俄簽署蘇-35購買合同的消息屬實,那麼蘇-35的主要作用將是有效補充國産第三代戰鬥機及相關改進型在産能上的不足,而並非是中國的第四代戰鬥機研製遇到了什麼困難需要參考蘇-35。此外,中國也並不會直接把117S發動機用於殲-20,因為殲-20在設計之初,並未考慮和117S發動機的匹配問題。此外,為一款戰鬥機安裝一款全新的發動機,需要大量的測試和改裝工作,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
李小健最後強調稱,從目前殲-20的生産數量與進度來看,其有可能于2017年小批量進入解放軍空軍部隊試用,並在2020年左右正式服役。(文:魏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