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往後6日發表該報專欄作家戴維加德納撰寫的題為《“伊斯蘭國”玩火必自焚》的文章。
文章説,對於世界各地除了聖戰追隨者群體以外的所有人來説,活活燒死去年12月被俘獲的約旦中尉飛行員穆阿特 卡薩斯貝的行為,證明了“伊斯蘭國”令人匪夷所思的墮落程度。但是,現在最重要的是,當地遜尼派以及各部落對這個自封的“伊斯蘭主義宗教法庭”的反應將如何演變。這件事會不會標誌著”伊斯蘭國“動用血腥手段過了頭,開始走上自毀道路?
對於“伊斯蘭國”狂歡式焚燒卡薩斯貝並拍攝視頻的行為,約旦的反應是處死2名聖戰者,其中一名被判參與2005年針對安曼幾家酒店的自殺式炸彈襲擊。當年這2人皆歸屬於以阿布 穆薩布 扎卡維為首的組織。約旦出生的扎卡維曾是伊拉克基地組織頭目,後在美軍空襲中喪命;他幫助催生了“伊斯蘭國”,被視為中東地區史上最嗜血的聖戰狂徒。扎卡維的組織是“伊斯蘭國”的前身,如今“伊斯蘭國”由甚至更野蠻的扎卡維前心腹——阿布 巴克爾-巴格達迪領導。
巴格達迪自詡為“伊斯蘭國”的哈利發(某些穆斯林國家中政教合一的統治者——譯者注),宣稱他的聖戰軍隊佔領的敘利亞東部和伊拉克西部及北部大片土地均為“伊斯蘭國”領土。巴格達迪及其聖戰者在此次殘忍謀殺中的動機值得推敲。除了在“伊斯蘭國”罄竹難書的暴行清單——包括斬首、釘死於十字架、石刑、鞭刑、奴役以及公開宣稱消滅什葉派、基督徒和雅茲迪人等“異教徒”和“變節者”少數族群——添上一筆外,該組織似乎想要做到3件事:以下流的方式渲染以美國為首的轟炸“伊斯蘭國”行動所帶來的“焚燒”效應;表達該組織對轟炸行動毫無底線的極權主義的反抗;突顯約旦等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加入“十字軍”聯盟可能會付出的代價。
不過,“伊斯蘭國”殘忍處決卡薩斯貝的行為,幾乎肯定構成其試探周邊國家裂痕的努力的一部分。“伊斯蘭國”現在輸掉了爭奪敘利亞東北部庫爾德城市、毗鄰土耳其邊境的科巴尼的戰鬥。然而,從戰術角度來講,聖戰分子成功地重燃了土耳其境內的土耳其人和庫德人之間的尖銳分裂,攪亂了土耳其的新伊斯蘭主義政府在經歷了30年叛亂後與庫爾德人握手言和的努力。同樣,“伊斯蘭國”也被黎巴嫩擊退。不過,該組織成功地把真主黨拖入了敘利亞內戰,後者是獲得伊朗支援的強大的黎巴嫩什葉派準軍事武裝。
對於一個尚在撫平1975年至1990年因教派而起的內戰創傷的國家而言,這埋下了分歧的種子。聖戰分子繼續以教派名義,斬首在突襲中被俘獲的黎巴嫩士兵與警察,由此製造教派間的緊張。在約旦方面,“伊斯蘭國”的意圖很可能是粉碎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哈希姆君主立憲制所依靠的部落根基。政府對約旦河東岸強大部落(如飛行員卡薩斯貝所在的卡拉克部落)的政策所引起的不滿,在這個至少半數人口是來自約旦河西岸(現被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人的國家絕非小事。不過,儘管約旦國王短期內面臨的前路坎坷,但聖戰者似乎誤判了部落的態度。
若果真如此,他們可能重復自己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犯下的錯誤。扎卡維當年正是犯下這樣的錯誤,他在動用血腥手段方面做得過頭。曾與基地組織一同反抗美國佔領的遜尼派叛軍,厭惡于扎卡維的批量化屠殺和他對教派間殘殺的嗜好,關鍵是又被剝奪了部落特權,於是在2006年至2009年期間把槍口轉向聖戰者。比“伊斯蘭國”跨國程度更高的遜尼派部落政治的運作方式,不是那麼容易把握的。可能阻止“伊斯蘭國”在自毀道路上走下去的,是西方再次向依賴統治者的方向傾斜,特別是像敘利亞的巴沙爾 阿薩德。面對“伊斯蘭國”,一些西方安全官僚帶著“熟悉的魔鬼更好對付”的心態看待阿薩德政權。有助於推動敘利亞遜尼派反對“伊斯蘭國”的暴行,將是推翻阿薩德政權,而這也許會是美國與伊朗(阿薩德政權的主要支援者)達成和解的一個良性副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