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綠營學生發動的“佔院”行動,前後歷時24天,昨日終落下帷幕。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佔院”儘管收場,但事件對臺灣自身的破壞、對兩岸關係的負面影響,可説是“流毒未止”。 撤退的“佔院”學生説:“撤離”不是“句號”而是“逗號”,是下一波政治運動的開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恐怕臺灣的悲劇尚未畫上句號。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綠營學生發動的“佔院”行動,前後歷時24天,昨日終落下帷幕。然而,撤走學生留下的,不僅僅是滿目瘡痍的“立法院”現場,還有的是被肆意踐踏的法治精神,以及被世人嘲笑的劣質民主形象。“佔院”儘管收場,但事件對臺灣自身的破壞、對兩岸關係的負面影響,可説是“流毒未止”。
“佔院”期間,紛亂的議事廳正中間挂的是國父孫中山肖像,而他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説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諷刺的是,“佔院”學生的所做所為,讓世人看到的是學生以感情代替了理智,以無序代替了秩序,換來了議會的停擺、經濟的空轉。
若果“佔院”行動是包藏“臺獨”的禍心,衝著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破壞兩岸經濟融合而來,那麼,這明顯是逆世界潮流大趨勢而為之,也是違背臺灣社會的民心民意。
通過這場運動,臺灣人民實在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再放長雙眼看一看,到底該如何掌握自己前途命運,特別是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潮流發展中,臺灣又該如何佔據一席之地?
如果兩岸服貿協議不能通過,臺灣經濟勢必陷入“閉關鎖臺”的困境之中。臺“經濟部長”張家祝證實“佔院”的後遺症已慢慢浮現,因為原定今年與不少國家雙邊經貿談判,都已暫停,而兩岸服貿協議萬一不過,“我們被邊緣化,這是毋庸置疑。”
對於這次反服貿學運,出生在臺灣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感同身受,他説:“臺灣經濟絕對不能輸”。因為臺灣經濟輸了,全盤皆輸。他還表示,世界經濟一體化潮流發展很快,臺灣已經慢了很多步,很多有利的機會都喪失了。
回顧這24天的經歷,有四個問題值得深刻反思:一,臺灣民眾利益因此受益了嗎?二、臺灣的民主運動因此進步了嗎?三、臺灣的國際形像是更好了嗎?四、兩岸關係因此發展了嗎?
原本是清晰的經濟發展問題,在綠營刻意推動之下,美其名曰:“民主運動”,利用學生去對當局政策進行政治攻擊。結果,“佔院”之下,臺灣社會被進一步撕裂;而肆意踐踏法治的做法,給國際留下劣質民主的極差形象;更為嚴重的是,服貿協議立法被阻延,受損最大的正正是臺灣自身的經濟以及區域競爭力,百姓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撤退的“佔院”學生説:“撤離”不是“句號”而是“逗號”,是下一波政治運動的開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恐怕臺灣的悲劇尚未畫上句號。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