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主席蘇貞昌的主導下,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1月9日通過“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香港《大公報》12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的這份“檢討紀要”毫無反省之意,更沒有自我批評,而是重申一貫的“臺獨”路線。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近日公佈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名不副實。“檢討”是指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反省或自我批評。但民進黨的這份“檢討紀要”毫無反省之意,更沒有自我批評,而是重申一貫的“臺獨”路線。國臺辦發言人在響應《紀要》時表示,民進黨主事者的所作所為既違背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和臺灣的主流民意,也不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民進黨“紀要”的出爐再次暴露了蘇貞昌的“臺獨”立場。
蘇貞昌于2012年5月接任民進黨主席,當時正值民進黨連敗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處於對前景感到茫然的十字路口,其主要職責顯然就是要帶領民進黨徹底反省敗選原因,走出困境。如今蘇貞昌的任期就要結束了,民進黨依舊龜縮在“臺獨”的死衚同裏,難怪島內有媒體對蘇貞昌的評價是“不領導、不能領導、不會領導”。
多年來蘇貞昌雖是民進黨重量級人物,但甚少對兩岸議題發表看法,外界因而對其兩岸立場不甚清楚。但這5年兩岸關係日益緊密,兩岸交流已融入臺灣社會,兩岸議題更成為島內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焦點,野心勃勃的蘇貞昌因無時不想登上權力最高峰,而不得不表明自己的兩岸立場。去年他就聲稱,處理兩岸議題的原則就是1999年民進黨黨員代表大會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後來更明目張膽地説“臺灣不願納入一中框架”。這一系列言行已充分顯示蘇貞昌非但沒有改革黨內兩岸路線之意,反而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一意孤行地繼續走“臺獨”老路。所以,在“檢討紀要”公佈前,島內輿論並不看好民進黨兩岸路線會有突破性轉變。
蘇貞昌的兩岸立場墨守成規、僵化保守,一方面與他長期不關注兩岸議題、缺乏相關研究有關,另一方面是為了一己權欲。蘇貞昌向“臺獨”神主牌頂禮膜拜,當然是為了討好“獨派”,為今年5月黨主席選舉佈局。因為只有贏得連任,才可以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黨內初選中佔得先機。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可謂蘇貞昌最強勁的對手,雖然現處於黨中央週邊,但這兩年通過頻繁的外訪以及走訪島內小區,依然保持旺盛的人氣。蘇貞昌當然要藉現在掌握黨機器的優勢先下手為強,爭得“獨派”的支援。
不過,“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蘇貞昌即使成功連任黨主席,也難以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更上一層樓”。民進黨連輸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足以證明臺灣主流民意並不支援破壞兩岸和平、危害臺灣經濟發展的“臺獨”主張。
兩岸關係是攸關臺灣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但民進黨作為臺灣最大在野黨,由於堅持“臺獨”立場而無法制定出與時俱進、切實可行的兩岸政策,無法為臺灣百姓提供保證兩岸關係穩定、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案。而恰恰相反,臺灣百姓十分清楚地感到,“臺獨黨”上臺,只能導致兩岸關係緊張、衝突,最終破壞臺灣當前安定和平的生活環境。如此臺灣百姓又怎會讓民進黨重返執政?可見,“臺獨”根本就是票房毒藥。蘇貞昌冥頑不化、一意孤行,與島內主流民意背道而馳,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