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政局亂象:不論是非看誰聲音大?

2013年12月17日 10: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檢評會”審查“檢察總長”黃世銘泄密、濫權監聽案,決定將黃世銘及特偵組兩名檢察官移送“監察院”審議,臺灣“最高檢”隨即發佈新聞稿,以極強烈的措詞,指責“檢評會”違背客觀中立基本倫理精神,表示無法接受與認同。臺灣《中國時報》17日社論説,“檢評會”認定陳守煌檢察官確有關説的事實,並希望他“知所進退”,但陳卻表達“不會辭職”之意。這意味成立近兩年的“檢評會”,不僅未透過評鑒樹立應有的威信,反而可能因為臺灣檢察體系的不服與反挫,讓自身淪為風暴中心。

  還記得去年年初,臺灣“法務部”推選了11位法界與民間具聲望人士,包括1名法官、3名檢察官、3名律師以及4位公正人士等4類代表,成立了“檢察官評鑒委員會”,宣稱準備要針對全臺的1357位檢察官進行監督。揭牌當天,當時的臺灣“法務部長”曾勇夫曾公開宣示:“我們已經鎖定幾位檢察官,有違法、有違規的情事,將來我們想讓他們在‘評鑒委員會’裏面接受評鑒。”如今,曾勇夫本人早已經因為這場關説風暴下臺,“檢評會”尚未展示評鑒檢察官的成績,就捲入被外界視為“九月政爭”的風暴,評鑒的對象還包括高階的“檢察總長”,評鑒結果會被政治解讀早已難避免,如今竟然還被臺灣“最高檢”公開以新聞稿反嗆,我們真的不知道,一個連檢察體系都沒看在眼裏的“檢評會”,未來還怎麼樹立評鑒檢察官的權威。

  這或許就是臺灣當前民粹當道下所呈現的最大危機!涉嫌關説的比指控關説的聲音還大,違法濫權的比評鑒違失的還振振有辭,為建立社會公信所成立的評鑒組識,籌組者自己先帶頭破壞它的權威,再這樣鬧下去,臺灣還能期待可能出現任何所謂公正的評鑒機制?我們當然不是説“檢評會”的決議完美無瑕,決議書中對黃世銘下重手,卻對認定有關説事實的陳守煌輕輕放下,已經埋伏了接下來的爭議,再加上部分委員事前透露訊息給媒體炒作,讓臺灣“最高檢”有了反擊的口實,確實是值得檢討。但問題是,如果檢察體系連自己部門成立的評鑒機制都帶頭不予尊重,試問這個當初敲鑼打鼓成立“檢評會”,未來還運作的下去嗎?

  最令人難堪的是,釀成這場九月風暴的檢察官陳守煌,“檢評會”僅做了警告的從輕議處,理由是他曾對外説明,若被“檢評會”認定關説,自己會“知所進退”,案子之後移送“法務部”核處,應會作出睿智決定。如今“檢評會”認定他確有關説,陳守煌卻立即做了不會辭職的宣佈,這不是擺明打了“檢評會”狠狠一巴掌?

  嘗試想想:從“九月政爭”風暴迄今,臺灣已經為此付出多麼沉重的代價?擔任最高領導人馬英九的聲望為此進一步挫低,王金平讓“立法院”的形象為此進一步重創,柯建銘讓在野黨的道德尺碼為此更進一步下墜,“檢察總長”黃世銘讓特偵組的威信為此蕩然無存,關説的檢察官們也讓檢察體系的權威形象進一步下滑,等於説臺灣的行政、“立法”、“司法”機制都在這場風暴中遭到程度不等的損傷,如今等於再賠上“檢評會”的威望罷了!可想而知,等到案子送到“監察院”,“監察院”所做出的任何處分,一定又會被所有當事人大聲反嗆,換言之,等走到再下一步,乾脆連“監察院”的形象也一併賠進去算了!

  而就算臺灣已經為此付出這般沉重的代價,也未見所有任何涉及此一風暴的當事人,為此道一聲歉,或是在道德上、倫理上做出任何最起碼的反省,那怕只是表面的演戲都沒有。迄今為止,涉關説的不承認有關説,涉違法的不承認有違法,涉亂紀的不承認有亂紀,所有第三方的公正評鑒都被質疑、被反嗆,黨派立場淩駕一切,聲音大的永遠佔上風,是非公道根本就沒人在乎,一場“九月風暴”,所映照臺灣臺面人物的面貌,還真是令人搖頭。

  臺灣“最高檢”、特偵組對檢評會這一紙公開的反嗆,等於就是摧毀了“檢評會”的權威,試問以後還會有哪個檢察官會在乎“檢評會”的評鑒?而“檢評會”以“這是恐嚇嗎?”的回應,也將這場本是為是非做最後定奪的評鑒,淪為是一場口水戰爭。

  陳守煌出爾反爾違背誠信,“檢評會”卻只能吞忍,更造成臺灣行政、“立法”、“司法”及社會反“司法關説”共識的四輸局面。我們願引用孔子“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對“檢評會”表達我們的遺憾!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