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蘇貞昌和蔡英文“雙太陽”之爭越來越白熱化。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評論分析蘇蔡決戰的制度化思維。文章指出,可以運用“制度”解決蘇、蔡問題的主客觀情勢,蘇蔡關係已難用溝通、協調方式化解,但卻是民進黨重返執政之路最大的隱憂。唯今之計,只能用“制度”去逼迫蘇、蔡就範。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蘇貞昌和蔡英文“雙太陽”之爭越來越白熱化,親蘇的民調公司發佈,蔡英文參選臺北市長支援度最高,但該民調卻“獨漏”上次參選臺北市長的蘇貞昌;小英基金會董事長張景森緊接著在臉書呼籲蘇貞昌退出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入臺北市長選舉,帶動七合一大勝,助蔡英文取得政權。
蘇、蔡兩人的政治心結由來已久,要他們坐下來好好溝通恐怕也很難化解彼此的疙瘩;再加上“七合一選舉”的黨內提名初選即將登場,他們在雙北、臺中以及其他部分縣市長也都有其各自屬意的人選要角逐,此時,很難要蘇、蔡平心靜氣好好協調,蘇、蔡論戰一觸即發,倘若不審慎用“制度化”的方式逼迫兩人妥協,恐怕屆時的初選戰火會讓蘇、蔡關係“火上加油”更加難以收拾。
目前,可以運用“制度”解決蘇、蔡問題的主客觀情勢,大概有明年黨主席選舉與雙北市市長的選舉,倘若蘇、蔡都願意用黨主席的參選結果作為能否參與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的關卡,而不去計較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是採用“全民調”的方式,則不論有無其他人參選與角逐黨主席或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誰的得票率較低誰便退出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並願意為其全力輔選抬轎。當然,如果他們兩人無法達成此協議,則民進黨是否可以透過派系協調的方式借由中執會通過此“蘇蔡條款”迫使他們接受,也是可以考慮的方案。
雙北市長選舉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政治灘頭堡,必須至少贏得一席才有較大的機會重返執政。因此,民進黨不僅不能棄守雙北,更需要有打贏勝仗的佈局與決心。目前來看,蔡英文與蘇貞昌都有實力打贏雙北,其他浮出臺面的人選可能都尚未具備勝算機會,所以,民進黨是否應該考慮提出新的遊戲規則力拼蔡蘇再戰雙北,但以蔡英文選臺北市、蘇貞昌選新北市的能贏策略讓他們一爭高下,誰拿下雙北的市長就能代表出線角逐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萬一兩人都落敗時則比“得票率”來定輸贏,輸的人甘願退出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的角逐。
或許有人認為蘇、蔡若當選雙北市長便難來年再戰臺灣地區領導人,這或許是民主政治或責任政治的常態,但卻不是政治上絕對的標準,能服務雙北的市長,更有能力與資格再上層樓為全臺灣民眾服務,以臺灣選民的素質及水準應該可以接受,不用自我設限認為這會把蘇或蔡困在市長位置上而無法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若有此疑慮,民進黨“中執會”也可事先訂好遊戲規則來加以解套,不必擔心選上雙北市長就不能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蘇蔡關係已難用溝通、協調方式化解,但卻是民進黨重返執政之路最大的隱憂。問題是,倘若大家都不願面對,則後果會更加慘痛。唯今之計,只能用“制度”去逼迫蘇、蔡就範,讓兩人在黨意與民意中一較高下,黨主席與雙北市長的直接攤牌或許就是政治解套的不得已方法,但如能因此讓“蘇蔡問題”一次解決,恐怕也是解決民進黨政治亂源的“非常手段”了!(陳淞山: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