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綠天王兩岸政策動作頻頻為選舉鋪路

2013年07月17日 13: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來,民進黨內蘇、蔡、謝等各派系蠢蠢欲動,在兩岸政策上動作頻頻。《澳門日報》17日發表社論指出,綠營“天王”看好兩岸政策議題對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影響力,紛紛欲佔得先機,為2016年選舉鋪路。基於黨內派系鬥爭,民進黨在兩岸路線上的轉型仍然困難重重。

  社論全文如下: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謝長廷近日在兩岸政策上動作頻頻。但基於派系鬥爭,民進黨在兩岸路線上的轉型仍然困難重重,這不僅牽涉到各“天王”的利益分配,更是民進黨中生代面對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能否出頭的關鍵。 

  近日,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步伐不斷加快,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繼6月謝長廷訪問大陸,黨主席蘇貞昌也不甘後人,自月初親自主持首場“華山會議”定調兩岸政策轉型,謝、蘇二人在兩岸政策上相繼出手,黨內各派系也蠢蠢欲動。一時間,民進黨內在兩岸政策調整方面,面臨更大的競合博弈。 

  早在謝長廷于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敗後,民進黨內要求徹底檢討“急獨”路線的呼聲此起彼落,至今從未間斷。若非蔡英文在去年初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極高聲勢落敗,也許民進黨根本不會去觸碰此一難以處理的敏感議題。蔡英文在敗選演講裏,還信心滿滿地以“下一次一定可以走完最後一哩路”來強調民進黨可找到讓民眾信任、讓美國放心及讓大陸接受的兩岸路線。黨內眾多人士紛紛意識到,兩岸政策已經成為民進黨無法走完最後“一哩路”的關鍵,檢討兩岸政策求得適時轉型,已成為民進黨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 

  民進黨最近掀起一股兩岸熱潮,自去年謝長廷登陸開始,民進黨內部在兩岸政策議題上已形成“交流派”與“保守派”的重要分水嶺。“交流派”以謝長廷為代表,“保守派”則以堅持“臺獨”論述的蘇貞昌為首。謝長廷沒有獲得“中委會”掌門人的大位,也折射出“交流派”與“保守派”的突出矛盾。顯然,蘇貞昌在“獨派”的緊箍咒下,不願也不能在兩岸政策議題上有太多的鬆動;謝長廷的“交流派”雖然對於推動民共交流有重要意義,但蘇貞昌卻出於自身的政治利益,也不能讓謝長廷飛得“太高、太遠”。謝長廷在6月底赴香港舉行“紅綠研討會”,蔡英文在颱風日也未取消大陸經濟學者的演講,蘇貞昌也持續舉辦“華山會議”,敏感的“九二共識”議題也將於25日正式登場,可見蘇貞昌也有意在黨主席職權內對兩岸議題有一些探討,在黨內為兩岸議題試水溫,綠營“天王”看好兩岸議題對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影響力,紛紛欲佔得先機。 

  兩岸政策路線之爭將引發民進黨內派系實力對比,誰的兩岸政策論述更有份量,更具務實性功能性,誰的政治實力也會因此不斷提升。越是實力較強的派系,其主導的兩岸政策論述就越有可能成為民進黨內的主流論述。當然,面對不同的政治選舉,兩岸政策議題的加分也不同。如2014年“縣市選舉”就與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不同,2014年選舉基本上考驗政黨的地方執政水準,需要地方人脈和政績發揮作用,因此兩岸政策不是主要因素。2016年選舉決勝的關鍵卻是兩岸政策議題。以民進黨目前的派系互動來看,謝長廷帶領的派系,應是最有心致力於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的推動工作。聲稱已經沒有“大位”野心的謝長廷,或許將是能否突破民進黨兩岸路線的唯一關鍵人物。 

  蔡英文雖然在去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失利後主動辭去黨主席,但她在民進黨內卻始終不甘人後,成立“小英基金會”,頻頻為自己造勢,彰顯政治影響力依然不落後於人。面對謝長廷與蘇貞昌的明爭暗鬥,蔡英文選擇了坐山觀虎鬥。蔡英文陣營先透過經濟、金融等非政治性議題,逐漸加溫,一方面讓綠營群眾漸漸習慣民進黨必須直接跟大陸對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在塑造自己有能力、有意願處理兩岸議題,消除島內民眾對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兩岸關係可能生變的疑慮。 

  然而,蘇謝爭鬥,勢必兩敗俱傷,黨內必然會出現新的調整期,蔡英文便可以坐收漁人之利,再次展現昔日黨主席的實力,憑藉自己的優勢以及日漸成熟的政治經驗,在黨內收拾殘局,一統江山,為自己出征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打下基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扶海濤]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