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籌備數月之後,上星期日民進黨舉辦了一場“火大遊行”。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評論分析“火大遊行”與當年的“紅衫軍運動”有何不同。評論指出,“火大遊行”與“紅衫軍運動”有3個不同的地方:持續力、組成結構、以及訴求議題。總而言之,“火大遊行”還不夠火大,民進黨想借此贏回“政權”,恐怕是妄想。
評論摘編如下:
在籌備數月之後,上星期日民進黨舉辦了一場“火大遊行”,據媒體報道,有數萬人參加,透過媒體鏡頭,也確實是人頭鑽動,甚為可觀。以民進黨的動員能量,“火大遊行”的人數並不令人訝異,不過,我們還是要説一句,“火大遊行”還不夠火大!
怎麼樣才算有夠火大?民進黨“執政”當年的“紅衫軍運動”可以當成對照組來比較。“火大遊行”與“紅衫軍運動”有3個不同的地方:持續力、組成結構、以及訴求議題。
首先,“火大遊行”只是一個下午的活動,展現了人數之後就結束,而“紅衫軍運動”則是持續幾個月不散,二者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有人長期駐守不退;在臺灣各地,有遍地開花;在臺北,有螢光圍城,有天下圍攻。可以説,高潮一波接一波,其人數近百萬,可以説是臺灣最壯觀的一次運動。“火大遊行”與之相比,只能説是小兒科。
其次,組成結構不同。“火大遊行”基本上是泛綠政黨的活動,而“紅衫軍運動”則是跨黨派的運動,從領導者至群眾皆是。“火大遊行”只是政黨造勢的包裝,而“紅衫軍運動”則是全民響應的運動,甚至不是由政黨主導,其間的高下立判。
最後,則是訴求議題不同。“火大遊行”抗議的不是價值議題,而是利益問題,而紅衫軍的訴求則是“反貪腐”,要“禮義廉恥”。“火大遊行”是利用民眾對油電雙漲、徵收證所稅、薪水不漲、以及退休年金等等經濟利益的不滿,借題發揮。這些利益問題,可以激起一時之怒,卻缺乏普遍以及持續的動能。簡單地説,價值導向的議題深入人心,打動人心,而利益問題只是一時的火大,一部分人的火大而已。
總而言之,“火大遊行”還不夠火大,民進黨想借此贏回“政權”,恐怕是妄想。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