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邱義仁“汗滴禾下土”時恐將映現他滿心的悲涼

2009年05月13日 14:59:00  來源:
字號:    

  褪去綠色“官帽子”的光環,所涉“安亞項目”弊案便被踢爆,邱義仁欲功成名就卻不可得,興許經過一番心理轉折,才説自己要回歸田野。據臺媒報道,現今邱義仁果然在內門鄉租得一畝三分地,躬耕稼穡當起農夫來了。

  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説,士農工商,群分百業。在知識爆炸的資本主義社會,由來都是士而優則工、則商、則仕。邱義仁曾是民進黨的高官,陳水扁當臺灣地區領導人時更是久任臺灣行政主管部門、臺“國安會”、陳水扁辦公室等部門的秘書長,從而有“萬年秘書長”之稱,最後官居行政主管部門副主管的高位。邱義仁好不容易由士而仕,今卻逆向由仕而農,豈是他始料所及?

  社論指出,農夫的基本條件在於身體強健,而後方能犁地翻泥。邱義仁雖不是手無縛雞之力,但他哪識得稻、黍、稷、麥、菽為五穀?又哪懂春耕、夏耨、秋收、冬藏之農事?當他在臺灣政壇叱吒風雲之際,應也有“吾不如老圃”之嘆,而今已脫下“三宅一生”,挽起褲管下田去,怎不使他拄鋤四顧心茫然?

  過去多少時日,邱義仁伏幾振筆而不知東方之既白,從今而後戴笠荷鋤,應覺烈日長高懸。誠如左思詩云“結綬生纏牽,彈冠去塵埃”。當年,陳水扁與邱義仁彈冠結綬互相提攜,譜出“主仆相得”的佳話。無奈清廉口號餘音未止,貪腐弊案即告漫天而來,邱義仁“不如歸去”已嫌遲。

  社論最後説,古來為官,最理想的境界是致仕祿養,亦即退休之後仍能享有俸給。邱義仁不能全身而退,內心或許漾起田野的呼喚,此後想過著“話桑麻”的單純生活,但“汗滴禾下土”時,汗水恐將映現他滿心的悲涼。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