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載有哈爾濱旅遊團的遊覽車在臺灣遭遇車禍,造成臺灣司機施俊豪不幸遇難。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危難之際表現出來的兩岸同胞情雖然感人,但由此也引發出臺灣旅遊安全出現危險訊號的嚴肅問題。經過分析,評論指出,島內不僅要監測旅遊車定期保修等硬體,更要規管司機這一重要行業。臺灣旅遊部門應與島內業界好好溝通,了解司機行業的現狀及困難,並制訂因應之道。
評論摘編如下:
患難見真情。一輛載有哈爾濱旅遊團的遊覽車上周在臺灣遭遇車禍,造成臺灣司機施俊豪不幸遇難,車上37名大陸游客和兩名領隊受傷。一般而言,面對突如其來的車禍,乘客驚恐之餘,多會“劍指”司機。而這次來自哈爾濱的遊客雖然驚魂未定、傷勢未愈,但念茲在茲的卻是事故中唯一喪生的司機施俊豪。據了解,事故疑似車輛輪胎爆裂所致,而司機施俊豪在生命最後一刻仍試圖控制好車輛。也許正是施俊豪臨危不懼、堅守崗位,車上39名乘客才得以逃過一劫。心存感念的大陸游客集體籌集了6萬新台幣交給施俊豪家屬,場面令人動容。
大陸游客與臺灣司機在危難之際表現出來的兩岸同胞情雖然感人,但由此也引發出臺灣旅遊安全出現危險訊號的嚴肅問題。自2008年兩岸開放赴臺遊以來,陸客團在臺灣遇到意外的消息時有所聞:花蓮太魯閣落石砸傷陸客;蘇花公路塌方導致一輛載有20名陸客的遊覽車墜海失蹤;阿里山小火車翻覆,造成5死逾百傷。今年以來陸客遭遇車禍的新聞同樣接連不斷,平均每月有一個陸客團發生車禍。
臺灣“觀光局”解釋説,陸客團車禍比率沒有特別高,是因為陸客團多,才顯得出事率高,2008年至今,共有11個陸客團發生車禍事故。如此算來,從今年2月至7月僅半年時間裏就發生了6起陸客車禍,事故頻繁率可謂創了新高,若不然就是臺灣方面過去3年的統計數據有問題。其實,不論意外發生率的高低,只要有一次,都會給旅客留下陰影,從而影響臺灣觀光業的聲譽和前景。臺灣旅遊部門切不可認為陸客團車禍比率不高就掉以輕心,而應抱著“零意外”的態度來嚴格管理和規範島內旅遊業的各個環節。
縱觀今年以來這幾起陸客車禍,肇因多與司機超速駕駛有關。另外,在5月也有一個韓國旅行團遇到車禍,事後警方發現司機無牌駕駛。由此可見,島內不僅要監測旅遊車定期保修等硬體,更要規管司機這一重要行業。因為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整車乘客的性命全都掌握在司機手中,司機瞬間的操作與反應稍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再者,島內山勢險峻、迂迴曲折,即使經驗豐富的司機也須打起十二分精神。然而,目前赴臺陸客團的行程多是8天7夜,司機勞動強度比以前大,常出現疲勞開車的現象,從而大大影響了司機在開車時的判斷與應急能力。另一方面,由於司機待遇較低,紛紛改行當導遊,如此不僅造成“司機荒”,也令司機素質參差不齊。因此,臺灣旅遊部門應與島內業界好好溝通,了解司機行業的現狀及困難,並制訂因應之道,保證司機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和良好待遇,從而提高司機的駕駛技術和職業道德。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