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外交休兵”有利兩岸務實有效的參與國際救援

2010年01月26日 08:49:00  來源:
字號:    

  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傑克遜,讚揚臺灣與其他亞洲國家及地區援助海地的義舉,接著,《時代》雜誌網路版日前刊出《馳援海地,臺灣站上國際舞臺》專文,高度肯定臺灣對海地的救災行動,充分展現臺灣愛心已廣為國際認知。臺灣《中華日報》25日社論表示,由於“外交休兵”,兩岸無須將資源耗費在無謂的爭奪戰中,雙方都可以更加務實且有效的參與國際援助。

  

  全文摘要如下:

  海地于本月十二日發生規模七的大地震,傷亡統計數字直線上升,估計可能有多達二十萬人罹難外,傷者也多達二十五萬人,另有一百五十萬人無家可歸,災情慘重,直追發生於二○○四年、奪走近三十萬條人命的印度洋大海嘯,因此世界各地紛紛伸出援手。

  海地震災發生後,臺灣立即展開救援行動,當局已承諾五百萬美元援助,以及提供將近一百噸人道救援物資,並計劃減免海地對臺灣高達九千多萬美元的外債;民間團體也踴躍捐輸,同時組隊前往救援。儘管臺灣救援隊抵達多明尼加,還要坐八小時汽車才能進入海地,又沒有重機具,但救援隊卻靠著雙手與電鑽,抵達次日就找到二名瓦礫中的倖存者,讓臺灣之名首度出現在聯合國救援隊伍名單內,展現臺灣搜救的專業能力。

  這次,臺灣搜救隊在海地期間接受到大陸軍人的保護,充分顯示“救災無國界”,同時證明兩岸“外交休兵”之後,臺灣援外力度相對提高。誠如黑人民權領袖傑克遜説,現在是搭起橋梁的時刻,是重新建設的時刻,是療傷止痛的時刻,他強調:“並肩合作,超越了人們的政治分歧。”

  社論認為,“人道外交”是最可以展現愛心的援外方式。臺灣生産毛額(GNP)目前沒有達到聯合國要求的百分之零點七的目標,實在還大有拓展的空間。

  准此以觀,由於“外交”經費不必再用於“外交”惡鬥的需要上,臺灣將更能善盡國際村一員的義務。事實上,臺灣以“進步夥伴,永續發展”為“援外”政策主軸,一年多來,“援外”工作已獲致相當的成效,逐漸朝向專業化與透明化發展。

  更重要的是,由於“外交休兵”,兩岸無須將資源耗費在無謂的爭奪戰中,雙方都可以更加務實且有效的參與國際援助,這次海地救難就是最好的例子。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