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半導體整並潮遇上民粹 臺灣大危機

2015年12月15日 08: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5日發表社評説,大陸紫光集團宣佈以溢價認購臺灣半導體封測廠股份,兩個月內取得臺灣第二、三、四大封測廠大量股權,意外成為臺灣2016大選熱門議題。相較于相關企業在股市上演慶祝行情,朱立倫與蔡英文對紫光大舉入股臺廠都持保留態度,研判未來要全部通過臺灣投審會審核可能不樂觀。臺灣科技業身處新一波全球性半導體整並潮,卻拖著沉重的政治包袱,將是臺灣的大危機。

  臺灣最新一期《商業週刊》的封面主題竹科ONSALE真相大追蹤,點出新竹科學園區最熱的話題是:有沒有門路找到中國大陸買家。聯發科挺中資入股,臺積電12吋廠登陸,每家董事會都在大談特談怎麼把自己賣掉。10家第一名的IC設計公司,6家想出售或合併。

  這樣的氛圍反映在臺股,只要被點名陸資要入股的公司就逆勢大漲。法人圈的看法都是著眼于與陸資合作之後,有助搶攻大陸市場。但政治人物與臺灣科技企業界、投資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民進黨蔡英文反對不意外,連國民黨朱立倫都表示基本不贊成,顯示了在臺灣民粹當道大環境下,臺灣科技業想要在這波整並潮中勝出看來是沒希望了。

  這一波的半導體整並潮,既快且猛,全球半導體大廠美商美光在臺子公司臺灣美光半導體14日宣佈將以每股新台幣30元收購華亞科100%股權,屬於台塑集團的華亞科將下市。同屬台塑集團的南亞科將以不超過新台幣315億元(新台幣,下同),投資美商美光私募。整並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壯大,更有競爭力,大家有志一同。

  紫光除了注資封測排名二、三、四名力成、硅品、南茂之外,亦尋求與臺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合作、甚至合併。臺灣業者很明白,科技業如果不是第一,第二就很難生存,遑論第三、第四。紫光欲入股臺灣第二、三、四的封測廠,在商業邏輯上很正常,臺廠也是存著欲拉紫光求生機的心態。

  科技業整並更殘酷的是,如果有好對象開高價要迎娶,扭捏不嫁,對方改娶了別人,1+1甚至1+N上去,原本論及婚嫁的對象就變成了勁敵。大洗牌後,原本的龍頭企業寶座可能拱手讓人,排名後面的能不能生存下來都難説。臺灣封測廠力成、硅品、南茂最近擔心與紫光合作受到政治干擾的原因在這裡。IC設計龍頭聯發科希望與紫光深度合作的理由也在此。

  臺灣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赴南京設12吋廠又是另一種思維,它不走進市場,就可面臨訂單流失的危機,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算盤打得精。臺灣朝野不敢太過干預臺積電赴陸設12吋廠,除了它有市值最大、股民的最愛、獲利最高、繳稅第一的四個第一,更重要的原因是臺積電的外資持股近8成,幾乎是一家外資企業。

  臺灣政客腦子裏只有陳腐的政治對抗思維,談到臺積電西進、陸資入股臺廠,言必稱,擔心智慧財産權會外流。殊不知,整並不只是股權的移動,更是生存機會的拼搏,爭取免於被市場淘汰。

  臺灣DRAM産業就是血淋淋的案例,2008年臺灣DRAM小廠茂德、力晶等不敵産業不景氣搖搖欲墜,股票凈值轉為負數,馬當局一度表示要救,但“立法院”不支援臺當局注資主導整並,也不接受陸資,最後就眼睜睜著看著幾家上千員工的大廠下市倒閉。

  寧可看著企業倒閉,也不準陸資入股臺灣半導體,當時有媒體下這樣的注解。

  經過8年,最近兩岸氛圍雖有好轉,但選舉一到,民粹還是當道。從IC設計到封測大廠搶著與大陸合作,卻遭到藍綠政黨阻攔,對臺灣構成了長遠影響。大陸科技産業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時代,進步突飛猛進,各地重量級企業都搶著卡位尋求合作機會。如果臺灣最有競爭力的科技産業也因政治干預不敵殘酷的競爭敗下陣來,屆時臺灣經濟、就業就是一敗塗地了。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