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臺灣社會高度關注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洽簽談判,將於明天起在臺灣恢復舉行。臺灣《工商時報》9日發表社論説,這次如能達成顯著成果,必將淡化當前的兩岸關係陰霾,而使兩岸和平發展路線持續大步向前行。我們也盼望,臺灣社會各界能以健康心態,欣見並支援兩岸貨貿協議早日洽簽成功、儘速順利付諸實行。
社論摘錄如下:
兩岸貨貿協議是兩岸ECFA(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重大後續協議之一,其內容將就臺灣和大陸所有雙方貿易商品類項,進行相互減免關稅之安排,而事關兩岸貿易相關商品産銷商之切身權益。其影響力,比之前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岸貨貿協議比兩岸服貿協議,明顯更沒有理由遭受臺灣在野黨派的抵制抗爭。因為,貨貿協議只是單純地規範“商品”進口關稅如何減免,並未牽涉對方商家是否前來進駐經營的問題,所以各方不必有太多的疑慮。
更何況,在貨貿協議的互惠原則下,儘管臺灣給了大陸生産貨品減免關稅之優待,但大陸也要給臺灣生産貨品同樣的優惠。而且,按照當前大陸惠臺政策,大陸給臺灣關稅優惠的程度,理當顯著高於臺灣給予大陸貨品的相關優惠。
同時,各方應該了解到,兩岸貨貿協議是臺灣因應大陸與臺灣FTA(自由貿易協定)的有力工具;陸韓談判中之FTA一旦簽署及實行,韓貨進入大陸之關稅即得以大幅減免;屆時,若臺貨進入大陸之關稅仍無優惠,臺貨在大陸市場上,又如何和韓貨競爭?
從這個角度看,社會各界對於兩岸貨貿協議,應該以樂觀其成的態度來看待。在野黨派切莫再就此一味“逢中必反”,且有必要確實認知,臺灣可以通過該協議,去掌握大陸內銷市場商機。特別是要注意到,大陸臺資企業可以借該協議,回臺投資生産,再把産品回銷大陸市場;換言之,臺商會因此擴大投資臺灣,而給臺灣民眾增添就業機會,也給臺灣整體經濟帶來新的發展動能。
另方面,希望馬當局即起和“立法院”作相關的密集溝通,即把貨貿協議洽簽談判的實質進展,逐次向“立法院”説明,並接受“立委”們的質詢及監督。也就是不管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何時完成立法,都讓兩岸貨貿協議接受“立法院”的充分監督。這樣的作法,應該可以有效減低貨貿協議的“立法”障礙,使該協議未來不致重蹈兩岸服貿協議卡關的覆轍,並爭取“立法院”于短期內順利完成審議,以付諸實行,如此也才能順應臺灣大多數民眾的期待。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