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日前發表社評説,臺灣開放第4年的陸生赴臺就讀研究所日前放榜,儘管擴大採認大陸學校,也增加招生名額,但招生達成率不到5成,主要癥結仍在臺灣方面的“三限六不”政策,特別是陸生無法納入健保,使得大陸優秀學生裹足不前。
社評指出,開放陸生赴臺是國民黨當局的重大政策,當初寄望甚殷,主要是因為大陸每年高考人數超過900萬人,而普通高校僅有1908所,不但粥少僧多,而且學術水準參差不齊,臺灣的大學基礎較為健全,技職教育完善;同時陸生赴臺就讀,不但學費遠較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及歐美便宜,生活物價也相對較低,原本預期可以吸納許多陸生赴臺就讀,卻因為“三限六不”而破功。
在此同時,世界各地卻競相爭取大陸學生。以香港為例,自從香港大學2005年開始在大陸招生以來,到2012年,短短8年間,已有42名大陸高考狀元就讀,成為最受高考狀元重視的港校;總計從2000年至2012年,大陸各省市自治區高考頭名選擇就讀香港高校的有66名,佔6.57%;選擇讀北大與清華的885名,佔88.6%來比較,雖然差得很遠,但已超過上海,排名“最吸引高考頭名就讀地區”的第二位;僅僅2011年,就讀港大的高考狀元就有17人,都獲得每年16萬港幣的高額獎學金,再加全英文的教學環境,更多的國際交流機會,更好的職業前景,使得香港成為許多大陸優秀學生的首選。
事實上,臺灣的大學水準,比起香港並不遜色;去年中國校友會網研究團隊公佈2013年中國大學排行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臺灣大學,入圍“中國六星級大學”,榮膺“2013中國最佳大學”美譽;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臺灣成功大學等入圍五星級大學,名列一流大學,足見臺灣的頂尖大學對於大陸的優秀學生,應該還是很有吸引力與競爭力;更何況大陸優秀學生青眛的經濟管理、數理化基礎、電子資訊、生命科學、電腦、土木建築、自動化、醫學、材料學、機械工程等,臺灣一流大學相關係所的師資、學術成就,都在水準之上。
在這樣的狀況下,為什麼陸生赴臺的人數總是不足?顯然與“三限六不”有關。以獎學金來説,雖然目前透過企業界捐獻,陸生已可領取,但名額很少,每校平均只有6.2個申請機會,大學部每11個陸生才有一個機會,自然誘因不大。
又例如,在民進黨的杯葛下,陸生始終未能納入健保,更是所有陸生憤憤不平的事,許多陸生甚至還忍著病痛回大陸就醫。事實上,陸生納入健保,既不會排擠資源,也沒有任何特殊優惠,因為目前臺灣所有境外留學生都已納入健保,每人每年保費自付額為8988元(新台幣,下同),平均每人醫療花費則為6200元,僑生平均醫療花費4000元,都比臺灣20到24歲年輕人花費9000元要低;足見即使將所有2000多陸生都納入健保法案,其實也不會造成健保財務負擔。
令人痛心的是,在馬英九指示後,有關陸生納保的計劃雖然已送進“立法院”,至今紋風不動,在野黨繼續杯葛,國民黨不也熱衷。難道我們就永遠看著這個問題這樣拖下去嗎?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