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蘇貞昌為何拋憲改議題?

2014年05月23日 08: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23日發表王昆義的評論文章指出,5月底即將離開民進黨主席位置的蘇貞昌,突然拋出“憲改”議題,其中包括降低“修憲”門檻、行政“立法”僵局建立解套機制、“五權憲法回歸三權分立”、增加“國會”期中選舉等,這些議題並無新意,但針對臺灣“國會”改革的主張卻頗令人眼睛一亮。蘇貞昌呼籲,“立委”席次應增加到200至300席,優先增加不分區席次,降低比例代表席次分配門檻,讓公民社會、弱勢團體或青年有機會進入。

  2004年在林義雄以苦行推動的“國會”改革,當時民進黨説“國會減半”才是“國會改革”,所以在朝野有共識之下,“立法委員”的産生被修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立法委員”也被減半為113席,但是才經過10年,由於小選區不利民進黨“立委”的出線,蘇貞昌才又提出“立委”增加到200至300席次,等於又走回頭路。

  但是,當前臺灣所關切的議題,應該是社會經濟議題,並非是政治議題。所以馬英九就職滿6週年之時,他特別到臺中的中國醫藥大學,跟青年學生大談青年就業與住宅問題,這是許多年輕人最為關切的問題。可是民進黨還是把心力放在“憲改”的議題,讓人有不太對味的感覺。

  事實上,“國會減半”的呼聲,最早從2001年“立委”選舉開始,當時民進黨就喊出“立委減半,國會不亂”訴求,得到相對多數民意支援,民進黨贏得87席,首度成為最大黨。當時的改革邏輯,主要有二:一是“立法院”形象太壞,1998年許文龍甚至在演講中表示“以立法院的工作需求,只要30席立委就夠了”,當時還贏得社會一片喝彩。二是陳水扁執政後小黨林立,“立法院”動輒陷入黨爭,更使國、民兩大黨認為要穩定,必須邁向兩黨制,不管是“國會減半”或“單一選區制”,都被認為有利於兩大黨、不利其他小黨。

  可是,“國會減半”的結果,不僅不利於小黨,也不利於民進黨。過去民進黨打的選戰都是以吸引“空氣票”為主,在缺乏地方的經營之下,民進黨參選人很難在小選區中打贏國民黨,以致於民進黨在臺灣“國會”中變成永遠的在野黨。

  民進黨吃盡了“國會減半”的苦頭,而當時民進黨的“立委”林濁水早就針對“國會減半”提出警告,他認為這種主張“純屬討好民粹,既不符合憲政學理,也會扭曲民意”。但是,當時民進黨大老們,原本就對此頗具信心,所以最後還是堅持要實行。

  相對的,國民黨成為“國會減半“的最大獲利者,現在根本不可能接受蘇貞昌的要求,尤其是主導當年”國會減半“的林義雄,如今發現”國會減半“加上單一選區制,導致當選”立委“的超高門檻,不管是何公民團體、弱勢團體或新生代,除非有地方派系支援或出身政治家族,否則根本毫無機會當選,與林義雄的改革期待完全背道而馳。

  可見,民進黨在思考政治制度變革時,常會缺乏深思熟慮,使得原先設想美好的制度,經過執行以後,再好的制度也可能出現問題,於是後人只好再重新修改,才會有新的制度産生。在古代,這樣的變革,幾乎都會變成一種“改朝換代“的結果,政治家想不改變帝王的現狀進行改革,很少會有成功的例子。

  如今,臺灣在民主化以後,雖然不需要再改朝換代,但是在“修憲“門檻過高之下,誰會經營地方,誰才有出線的可能性。像蘇貞昌高喊”憲政“改革,恐怕只能自我安慰罷了。(作者為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