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學運為“小英號列車”鋪了最後一哩?

2014年04月17日 08: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蘇貞昌、謝長廷退出民進黨主席選舉後,蔡英文篤定成為贏家,2016“總統大選”門票于她已儼然在握。臺灣《聯合報》16日發表社論説,太陽花學運強烈衝撞馬當局,不料卻先瓦解了蘇貞昌的領導;在外界看來,這真是學運大戲的奇中奇。文章摘編如下:

  這次學運,證實蔡英文成功紮根校園。幾名學運領袖都曾由小英基金會安排“工讀”,並以民進黨“青年軍”的身分一路成長,經由社會運動的磨練,在學運中展現宣傳、組織戰力。事實上,2008年民進黨敗選後,蔡英文在親綠知識界、社運界的經營即不遺餘力,兩年前她動人的敗選聲明更出自臺灣清華教授之筆。從這次學運,可以看到此一脈絡之影響確已在大學校園中開花散枝,深入年輕世代。

  在蘇貞昌出任民進黨主席的兩年,蔡英文以自由之身在民間營造其超然形象;雖未置身政治舞臺中心,卻免受民進黨動輒杯葛鬧事的醜態牽累。同時,在“進步知識分子”對朝野政黨口誅筆伐時,蔡英文也因“不沾鍋”風格而倖免其殃。相形之下,蘇貞昌的處心積慮卻處處自限,終致貪小失大的下場。

  如果蔡英文想要收編支援學運的年輕族群,她必須接收學運的強烈“反中”主張。但如果她想要兼顧民進黨的收復執政權大計,她其實沒有任何偏走極端或茍且曖昧的餘地;那樣的話,她勢必被成熟族群及中間族群拋棄。這其實也是蘇貞昌選在此時宣佈退選的主因:他不想在這裡辛苦收拾學運留下的殘局,卻讓蔡英文在那裏悠閒地坐收漁利;他要逼蔡英文自己出馬清理這片狼藉,面對學運留給民進黨的兩難。

  表面上看,在蘇謝相繼退選後,蔡英文成為“後學運時代”的民進黨領導人,政治前景似一片光明。但實質上,她要立即面對的,是服貿協議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在“立法院”的朝野交鋒;她能否拿出比蘇貞昌更高明的戰略,能否提出有效制衡、又不被學運訴求脅制的解決,並非容易的任務。

  簡言之,如果民進黨“中生代接班”可能實現,民進黨的外在形象或可望立即年輕化;但在意識形態上,卻將因學運的拉扯而被強烈的“反中”思維主導。那麼,臺灣近年盤整得較為清晰的政經議題,可能重新陷入混沌,情勢愈發紛亂。蔡英文若不能為民進黨理出一條爭取多數人民信任的理性出路,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派系恩仇糾葛下,她恐難破除民進黨留在一般中間選民心中的“亂黨”的形象。

  但是,如果蔡英文能領導民進黨徹底成功轉型,並在年底選舉過關斬將;那麼,一個形象清新、攻守有據的在野黨,不僅將在2016年嚴重威脅執政的國民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國民黨恐怕都將處於挨打的劣勢。從這個角度看,蘇貞昌宣告退選所引發的政治效應,對臺灣即可能形同一場核爆,國民黨務必戒慎恐懼因應。

  問題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今天,把蔡英文推向政治浪尖的,是24天的學運浪潮;而蔡英文首須克服的,是如何把這波過激的浪潮壓抑下去,那樣,“小英號列車”才有可能平穩走完她2012年失之交臂的“最後一哩路”。然而,學生領袖剛剛喊得震天價響的“反中”、“臺獨”,若為了幫小英抬轎而須將所有大話吞回去,又將是怎麼吞法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