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臺當局“教育部”對島內語文及歷史高中課綱進行微調,不再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客觀敘述臺灣史實一事,臺灣《中國時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教育部”微調課綱才開始,《自由時報》馬上發動綠獨人士連番攻擊。言詞不脫“賣臺傾中”、“洗腦”,“大中國歷史觀”、“全面改寫歷史”、“奴役教育”等;其他則如唸經般一再以叨念“去臺灣化”、”不愛臺灣”、“臺灣主體”,祭出其慣用的民粹話語。
民粹話語 只剩臺灣空殼
民粹話語是一種排除歷史或政治的複雜性,以簡單化、理念化、自我族群中心化建構的歷史或政治話語;它把社會歷史具體的人與人的權力關係、階級關係,甚至有關社會平等、公義的問題空心化。臺灣民粹話語,掏空中國內容只留下被神聖化的外殼─“臺灣”,再填充入“臺獨”意識形態,並將此普遍化,説成是全民意識。
“臺灣”民粹話語遲至80年代進入島內,1994年李登輝向司馬遼太郎傾訴自己20歲前是“日本人”後,1997年欽命杜正勝、黃富三等人擔綱于1997年開始強制施教“認識臺灣”課程。自此李扁執政權手中不斷塑造,終成一整套話語,為學子與民眾洗腦,拚命要洗掉他們的中國人認同。
對付異議者,他們隨即扣上“不愛臺灣”、“去臺灣化”,甚至“賣臺”大帽子,此風延續至今。杜正勝、黃富三等李登輝人馬,一方面排除臺灣的歷史和現實政治中的中國內容,另一方面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拚命要把臺灣的命運與美國的《與臺灣關係法》綁在一起,將1950年遷臺的國民黨政府塑造成“外來政權”,以臺獨為訴求,為新的皇民化運動開路。
文章指出,從1642年西班牙、荷蘭部分佔據臺灣算起的400年間,臺灣除50年間受異族日本殖民統治外,大部分時間屬中國治下的一個地方,只不過這個中國的政府隨著改朝換代而名為明鄭、清朝、國民黨政權而已。這次的課綱微調只是把被顛倒史實顛倒過來,何來“全面改寫歷史”?
1945年日本敗戰投降後臺灣復歸中國成為臺灣省,這是明明白白的史實,難不成臺灣獨立了?受美國託管了?當時的中國政府是中華民國,其《中華民國憲法》的制憲和行憲都有臺灣省選出的國大代表參加;1946年11月15日在南京召開的制憲國大,就有顏欽賢、謝娥、陳啟清等17名臺省國代參加;1948年3月29日在南京舉行的第一屆行憲國大,亦有臺省國代參加,這部憲法是由臺灣人參加共同制定的。
民進黨、獨派立委、教師、研究員,儘管不尊重這部“憲法”,但現在都還在這部“憲法”的政體中“合法”行使其權利。他們如要革“中華民國”的命,自當先脫掉這件“中華民國憲法”外衣,辭去依這部“憲法”而來的所有職位,展開革命行動,推翻這個“外來政權”。
不應躲在“憲法”下搞革命
既然是“教育部“的教科書課綱,就應該回歸客觀的臺灣史實,這是根據“憲法”産生的“教育部”應有之義,同樣根據這部“憲法”産生的民進黨與臺聯黨“立法委員”,不能自己躲在這部“憲法”下作威作福,卻頤指氣使,要“教育部”依據他們“革命尚未成功”的史觀編教科書。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