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中國時報》31日發表社論,指出《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立法院”被卡住遲遲不能通過,是“立法院”不作為。民進黨卡住《服貿協議》要硬拖過今年,把《服貿協議》當成明年“七合一”選舉的子彈,單純的經貿協議成為民進黨拚選舉的工具,自以為“保護臺灣産業”,卻恰恰相反綁住臺商的拚搏幹勁,綁架臺灣錯過這一波全球化浪潮。
社論説,臺灣“立法院”前天火速通過與紐西蘭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和《貿易法》配套修正案,朝野“立委”為了讓協定儘速生效,協商確定下週二將三讀通過《海關進口稅則》配套修正案,證明《兩岸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卡關,是“立法院”不為,而非不能,《服貿協議》果然是“不可承受之慢”。
社論指出,今日臺灣“立法院”“民進黨説了算”,而民進黨在與紐西蘭的經合協定與《兩岸服貿協議》間舍大就小,赤裸裸展現“逢中必反”姿態,指出,部分民進黨人士雖熱衷“登陸”,試圖與大陸改善關係,但本質並未改變陳水扁時代“寧餓肚皮誓與中國大陸為敵”的思維,臺灣在先政後經政黨勢力干擾下,經濟將很難死裏逃生。
社論説,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貿易夥伴,2012年兩岸貿易額達1600億美元,紐西蘭是第10大貿易夥伴,臺灣與紐西蘭去年貿易額為120億美元,為兩岸貿易量的10%,紐西蘭主要輸出農業産品,對臺灣農業影響較大。但紐西蘭的經濟合作協議快速推動,而兩岸服貿協議卻遲遲不見進展.
社論認為,臺灣經濟生病了,而且病得嚴重。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數據,在歐美景氣回溫情勢下,臺灣外銷訂單較去年同期成長2%,表現優於預期。然傳統産業包括機械、基本金屬在內,需求卻仍然疲弱。分析訂單變動情形發現,臺灣工具機在美國進口市佔率始終領先韓國,9月韓國卻出現逆轉首次超越臺灣,可能與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有關;東協六國油品訂單有由臺灣轉往中國大陸的跡象,應是受大陸與東協六國貿易協定的衝擊。
社論説,臺灣必須加速進入全球FTA體系,才有機會與韓國、中國大陸競爭。前政務委員、保險安定基金董事長朱雲鵬曾經警告,臺灣與韓國出口産品有63%重疊,韓國明年將和大陸簽署FTA,勢必衝擊臺灣紡織、石化、半導體等産業,服務業也將大舉進軍大陸市場,不儘速通過《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臺灣經濟成長率可能連“保二”都困難。有大陸百貨王之稱的金鷹集團董事長王恒提醒,臺灣與外國簽署FTA的進度落後於新加坡和韓國,造成臺灣進出口下滑趨勢,臺灣必須警覺。
習慣亞洲四小龍第一地位的臺灣,如今只剩下失業率第一,全民陷入焦慮,卻依舊在政治爛泥中打轉,重大法案在“立法院”苦等朝野協商,街頭流行飛鞋嗆馬英九,絲毫未察覺政治抗爭只是加重內耗與全民焦慮,無益改善形同窒息的經濟情勢。馬當局一字排開不可謂不亮眼的財經官員、乃至當局週邊的重要財經顧問,講起解決方案頭頭是道,面對政治卻個個一籌莫展。
拿《服貿協議》為例,“立法院”要求舉辦16場公聽會後才開始逐條審查,國民黨已經密集舉行8場公聽會,民進黨卻2周舉辦1場,得4個月才能完成前置作業,其用心路人皆知,就是要硬拖過今年,把《服貿協議》當成明年“七合一”選舉的子彈,單純的經貿協議成為民進黨拚選舉的工具。臺灣經濟飛毛腿早就被民進黨打成半殘了。
社論説,臺灣每年有上百萬人次前往大陸,不論是觀光、就學、就業或經商,資金、人才外移趨勢明顯,意味臺灣消費力的外移;畏懼開放的結果是大陸觀光客赴臺多了,臺灣人嫌煩,講到陸資就像碰到吃人的老虎,講到外來人才就怕搶了子弟的工作機會,臺灣民眾不再有爭第一的氣魄,卻期望過“小日子”,豪情壯志早在持續不斷的爭辯與對抗中消磨殆盡,資金、人才不斷流出,外面的資金、人才卻進不來,臺灣經濟規模愈壓縮,社會氣氛愈悶,最終連享受小小幸福都成了奢侈。
社論警告説,曾經執政8年的民進黨,豈不知向世界開放對臺灣海島型經濟體的重要?誠如《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所言,儘管全球經濟處於不確定狀態,但兩岸三地已發展成為僅次美國的經濟實力,可稱為“中華興起”的時代,世界不能無視中國大陸的存在,臺灣又豈能自外于原本就該屬於我們的優勢?開放必有衝擊,與紐西蘭經濟合作協定何嘗沒有衝擊?當利大於弊,如何選擇就非常清楚,只有迎向競爭才能進步。
臺灣從來不怕競爭,只怕沒有舞臺,不論是早年拎著皮箱全球闖蕩的外銷商,或早在大陸政策環境仍不明朗之際,就勇於登陸闖出一片天的企業主,早已證明臺灣人的勇氣與拚勁。民進黨卡住《服貿協議》自以為“保護臺灣産業”,卻恰恰相反綁住臺商的拚搏幹勁。
臺灣不是孤立的世外桃源,不可能免於全球競爭,政治現實下,擋住與大陸的自由貿易進程,就是擋住臺灣與全球建立FTA的進程。保守恐中的民進黨不可能帶領臺灣衝上這一波全球化浪潮,臺灣經濟豈能讓民進黨綁架而至滅頂?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