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透視集指出,臺灣二代健保面臨的,根本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制度的問題。
全文摘要如下:
古人説“鐵杵磨成繡花針”,讚的是人有恒心、有毅力,終能達成目的。差堪比擬的,是我們預定送“立法院”表決的新版“二代健保”,其過程也可謂“鐵杵磨針”啦!學管理、學政治的人都懂得,這種“磨煉”,或者對某些人來講是“磨難”,所産出的結果算不算理性,總難免見仁見智,只能説“決策”這回事,本來就必須折衷與妥協罷!
鐵杵好,還是繡花針好,爭論起源自我們賦予了二代健保太多的理想性。五市選舉的結果,讓大家對於此間經濟的階級分佈,不管是M型的、或高跟鞋型的,總之充滿了怨言。於是二代健保最初打出的“劫富濟貧”口號,就讓社會仿佛尋獲了某位“臺灣羅賓漢”,可以為眼下貧富不均的現狀,透過保費高低的調劑,提供大家一個出氣口。錯誤的想像,相信就讓很多人騎虎難下。
所以二代健保面臨的,根本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制度的問題。因為“劫富濟貧”、調劑懸殊,以今天臺灣的財稅制度,就已經辦不到;如何誅求區區的二代健保,去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以今天“財政部”號稱五千人的查稅大隊,就已經徒呼負負,據説要追個兩年三年,才能叫大戶們吐出錢來;如何寄望健保局自承的四十人小隊,去充當臺灣羅賓漢呢?
終於,“行政院”整個動了起來,但其思考,顯然已縮小到如何為健保補破網的方向。如果拋開“劫富濟貧”的虛擬想像,這種思考毋寧是較務實的,因為“保費”這檔事最庸俗,你不必繳,自然就有人要幫你繳;跟老百姓討不到,自然還是從老百姓繳的稅、繳的規費去想辦法,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只看鐵杵磨成了繡花針,會不會讓大家覺得白走一遭?能不能讓出羊毛的羊,心服口服?或許當局的“磨難”,還在後面。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