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對抗新流感 臺當局應未雨綢繆掌握主動

2009年08月31日 10:48:00  來源:
字號:    

  不過才幾天,甲型H1N1流感突然佔據媒體篇幅,取代了南臺灣水災與救災的新聞。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個新流感可不像颱風災害有其區域性,到了流行高峰期,人人可能都是“災民”,臺灣《新生報》31日發表社論稱,各縣市政府與職司公共衛生的機構得要嚴陣以待,積極任事,別像八八水災時慌了手腳,亂了分寸。

  社論説,相信最近一連串的新聞報道,都已引起全島民眾的注意。從今日起,各級學校將陸續開學,更加增添家長們的擔心憂慮。上周“疾病管制局局長”郭旭崧預估,未來新流感進入高峰期,島內人口將達3成感染,感染人數將近700萬人。雖然不是同一時段內同時感染這麼多人,但全臺灣每3個人將有一人感染,醫院門診和住院數量將暴增好幾倍,屆時整個社會仍能穩定如常,井然有序的運作?

  公共職能部門的最基本責任,在於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但我們看到一個“八八水災”,弄得南臺灣無數家庭破碎或流離失所,因救災效能而致臺當局威信跌到谷底。新流感會是另一個“八八水災”?還會再讓老百姓對當局的信心持續下探嗎?我們當然期期以為不可。如果臺灣在接下來的新流感這仗落敗,不僅當局名譽掃地,全民也會趴在地上,爬不起來。

  社論認為,寧可“料敵從嚴”,不過份質疑“疾管局”的估計,但在此同時,公職部門的有關單位應有萬全之策,而非颱風泥石流已淹到家、淹沒村莊,仍束手無策。總括來説,當局必須至少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在防疫治病上確保民眾的生命安全,另一是維護穩定的社會心理,避免可能引起的社會恐慌。

  防疫治病是一個醫療衛生的專業問題,但無論藥品、疫苗的供應,以及民眾就診或住院等,都關係到醫護人力的調配與管理問題,若有一環失手,都會導致民心疑慮或輿論譁然。我們確信,從“衛生署”到各級醫療衛生體系務須將對付新流感,當作一場重要戰役去打,以最好和最大的準備,促使新流感的衝擊與傷害降到最低。

  社論強調,上述的防疫治病牽涉諸多細節,而且當疫情升高,資訊流通必加速紊亂,更可能夾雜四起的謠言傳播,以訛傳訛,以假亂真,因而如何安定人心,避免社會恐慌,至為重要。眾所週知,新流感和SARS的性質有所不同,其中最大差別在於新流感是高傳染率疫病,每4天感染者就增加一倍。試想,當那種境況在不久之後或許馬上來臨,那可是“人人自危”和“家家慌亂”的局面,然而,我們的公職部門是否真的準備好了?如何去穩定那種社會緊張與恐慌?

  我們不能不説,從資訊傳播的角度來看,這是繼“八八水災”之後,又一場對公職部門溝通能力的巨大考驗。在媒體科技如此發達的臺灣,臺當局資訊不難傳送於民眾,問題在於傳達哪些資訊可以達到安定和撫慰的作用,這個部分就是當局領導階層的責任。

  社論最後強調,心有所憂,心有所慮,特就抗新流感的醫療專業和行政溝通效能等層面提出關切,至於當局在忙於救水災的當頭,亦須對新流感作戰有從容萬全的準備。我們以為,以臺灣公共衛生結構之健全,再施之以當局的領導和行政效能,才能打一場漂亮勝仗。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