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財政如皇帝新衣 當局必須誠實面對困境

2009年07月10日 10:13:00  來源:
字號:    

  臺灣“財政部長”李述德在4月底“立法院”答詢時指出,今年第一季臺灣地區稅收較去年同期減少500多億(新台幣,下同)。再從5月、6月的統計數據來看,目前的經濟情勢只能算是觸底,各項出口衰退幅度與前月相比減緩,但與去年同期相較仍然是大幅衰退,迄無反彈跡象。果然,日前公佈的上半年稅收短徵達1700多億。

  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7月份後畢業生失業潮將來襲,不論是當局擴大就業方案的支出、或是受畢業生排擠的失業人口請領救濟金,都是另一筆公共財政支出;地方當局升格案通過,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增加直管市的人事費用。再加上劉兆玄隨興答應的全面營養午餐每年169億,以及先前通過的遺贈稅減免、所得稅寬減額增加、營所稅率調降等一籮筐未來稅收減少,這樣明顯收支不符的窘境,臺當局究竟要如何因應,恐怕已經到了瀕臨攤牌的時刻了。

  前述種種稅收減少與支出浮濫,都尚不是最嚴重的問題;社論説,我們最擔心的,是因為當局收支失衡的財政壓力,而影響到真正有益的政務推動,進而拖垮了臺灣地區的競爭力。以“行政院”一週一案推出的六大新興産業為例,每項都是需錢孔急。生技産業要在未來數年籌資600億,而當局即佔240億;精緻農業案要由當局在4年內投入240余億;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4年內要投入864億;文創産業4年再由當局投入213億;觀光産業要募集300億“觀光發展基金”;而綠能産業也要在五年內由當局出資250億,並投入研發經費200億。這六大産業支出即使扣除語焉不詳的部分,未來數年當局就得砸進兩千億元。這些錢要從哪來?倘若經費不夠,臺當局一長串、即興式、幾乎未經評估的支出項目,其優先級為何?“行政院副院長”、“主計處”、“財政部”、“經建會”等單位,是不是該有人點出問題的嚴重性?還是官員都只敢做鴕鳥,即使政務有問題也佯裝不知,準備讓長官去出糗?

  克魯曼教授在來臺演講時即明白指出,此次的經濟大蕭條與20世紀30年代一樣,都是由金融面所引起;這與2000年時的網路泡沫不同。克魯曼指出,網路泡沫來去匆匆,但大凡由金融面所引起的經濟泡沫,因其潛伏醞釀期間較久,故其牽連較廣,而一旦發作則衝擊持續甚久。1930年的蕭條即使經過二次世界大戰的強力當局支出擴張,也要歷經20年之久經濟數據才回復舊觀。今日世界各國雖然已累積若干因應蕭條的經驗,但此次衝擊既深且大,要經濟重新回到2006年的水準,恐怕最少也要四、五年的時間。換言之,未來數年臺灣的經濟活動難以過度樂觀,而我們的預期稅收也就註定會持續短少。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經費要從哪來,恐怕就必須要嚴肅面對了。

  社論稱,國民黨現在已經完全執政,心態有必要做些調整。競選時濫開支票四處討好,或許選民不以為意,但當選之後作為臺灣地區的掌舵者,就必須要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問題,不能閃躲、不能回避、更不能拖延。既然稅收與支出之不平衡情勢已如前述,當局就必須要召開財經緊急會議以為因應。劉兆玄必須要列出各項施政的急迫性與優先次序,或許可將不必要的支出(如營養午餐169億、老年照護864億)計劃先予暫停,也順便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如果經此刪減還不夠,那就要對今年預算做追減與明年預算做重編。當窮盡這些努力之後,當局才可以動腦筋發行公債,而且一切都得依預演算法、公債法走。財政主管部門一定要開大門行大路,千萬不要用“融資平臺”結構債,來回避“立法院”與島內居民的監督。

  社論最後提醒當局:馬英九與陳水扁最大的對比就是誠信。誠信不但是臺當局重要的資産,也是去年5月島內居民以700多萬票付托的原因。島內居民相信馬英九會誠實處理自己的錢財,當然希望劉兆玄團隊能誠實面對臺灣財政的艱困局面。今日臺灣的財政窘境已如國王新衣,所有誠實的人恐怕都無法再視而不見了。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