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為何不能同舟共濟?極力抵制的人實在莫名其妙

2009年04月20日 10:32:00  來源:
字號:    

  正當第三次“陳江會”預備性磋商在臺北進行,博鰲亞洲論壇也在海南揭幕之時,儘管兩岸如何共同應付金融危機及經貿合作在兩地都是主要議題,但在臺灣內部,卻仍有一小撮人士極力抵制,實在是莫名其妙!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9日社評分析説,第三次陳江會協商主軸為促進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範圍從擴大交流層面到強化交流秩序,原本規劃討論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兩岸定航班、兩岸金融合作、陸資來臺投資等四大議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未列入議題,不過,大陸國臺辦主任王毅在博鰲公開表示,如果臺灣希望在陳江會就ECFA交換意見,大陸方面願意進行“初步探討”,啟動兩岸經濟合作的進程;再加博鰲論壇將“國際金融危機與兩岸金融合作”列為壓軸議題,並由博鰲論壇首席顧問陳錦華與臺灣代表團的最高顧問錢復共同主持,更具有高度的政治意義。

  眾所皆知,博鰲論壇經過8年的運作,非但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化的論壇,而且是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重要平臺,以往雖曾討論過兩岸有關議題,但從未像這次列為壓軸,而且討論的“兩岸金融合作”又正好是陳江會的主要議題之一,形同邀請所有與會的各地人士參與兩岸議題的討論,這在以往也不多見,充分顯示大陸方面對於兩岸合作應付金融風暴的危機,確實具有相當的誠意。

  社評指出,這對臺灣來説本來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在金融海嘯下,中國是舉世各國仍然保持高度經濟成長的唯一大國,連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都積極尋求大陸的協助。現在大陸一再表示願意與臺灣進行經濟合作,共同對抗金融風暴,臺灣有什麼理由非要拒絕?又有什麼條件非要拿蹻?

  平心而論,臺灣對大陸的經貿依存度確實與日俱增,如果簽訂ECFA之後,雙方經貿關係當然會更加密切,但這樣對臺灣有什麼不好?事實上,在民進黨執政的8年中,臺灣對大陸加香港的出口比重成長了14.5個百分點,其佔GDP比重成長一倍;2000年,臺灣總貿易順差只有112.2億美元,對大陸加香港的貿易順差卻是285.4億美元;到了2008年,總貿易順差仍只有148.4億美元,但對大陸加香港貿易順差高達666.7億美元,換言之,如果不是對大陸和香港貿易順差的挹注,臺灣早就是貿易逆差地區,試問,抵制ECFA難道就能使臺灣確保貿易鉅額順差嗎?

  誠如溫家寶在博鰲論壇致詞所説:“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以一已之力戰勝這場危機。”以外銷為經濟成長主力的臺灣,在全球市場普遍衰退、而貿易保護主義又方興未艾的情況下受創特別嚴重,中國大陸可以説是臺灣目前最重要也最可依賴的助力;而臺灣的人才、技術、經驗也對大陸有相當的幫助,此所以馬英九會強調“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溫家寶也呼籲“攜手合作,同舟共濟”,足見雙方都有共識,既然如此,臺灣為什麼非要抗拒ECFA呢?難道非要臺灣經濟一蹶不振,才會合乎臺灣人的利益,還是這樣才符合民進黨的政治利益嗎?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