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限制臺灣産業發展 苦果誰來承擔?

2008年03月10日 13:06:00  來源:
字號:    

  6日“中鋼”開出第二季內銷盤價,結果七大鋼品全面調高,平均漲幅19%,創下歷史次高的漲幅。臺灣《經濟日報》日前發表社論指出,這樣的漲幅仍低於國際行情每公噸100至200美元,持股佔30%以上的外資股東對於“中鋼”新盤價傳出疑慮,擔心煤等原料的上漲將侵蝕“中鋼”的獲利;因此包括高盛及麥格理證券等外資機構均調降“中鋼”獲利,並給予減碼的評等,不過,當天股市外資卻大買“中鋼”2.48萬張股票。

  這種情形一點也不奇怪;短期來看“中鋼”未調滿國際行情價,當然會影響獲利,但問題是未來市場對於鋼鐵的需求,只會增不會減,因為隨著亞洲及新興國家的興起,只會有更多的消費、更多的製造、更多的建設,而這些大部分都少不了鋼鐵材料。

  就以臺灣地區的産業關聯表來看,鋼鐵産業關聯效果是所有産業第二高者,總關聯效果達到4.25;也就是説,包括感應度(産業支援效果)及影響度(産業帶動效果)是整體産業平均的四倍多,舉凡汽車、機械、五金、營建、造船、航空、家電、電機、電子和精密器械等,皆需使用鋼鐵材料,鋼鐵産業不僅可以帶動其他産業發展,且為致力經濟發展所必須推動的關鍵性産業。

  也因此全球主要的産鋼地,之所以發展鋼鐵産業,並非因其為鐵砂主要産地,而是著眼于下游需求;例如中國大陸、日本、美國、俄羅斯、南韓及德國等,主要都是全球汽車及機械産業的生産大國。作為臺灣,雖不是汽車生産大區,但臺灣機械、螺絲螺帽、自行車等金屬製品及運輸工具産業在全球卻也佔有一席之地(也創造了超過60萬個就業機會);也因此,臺灣粗鋼年産量達2,000萬公噸左右,但仍有700萬公噸的産量缺口。

  再加上未來臺灣新興産業如精密機器人、液晶面板設備等需求,台塑願意在臺灣發展鋼鐵産業,從産業關聯、新興産業發展支援、就業的維繫等因素來看,都應支援。唯台塑鋼鐵從2005年開始籌劃,至今仍卡在環評審查,主要的原因還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日前傳出,台塑集團評估赴越南投資鋼鐵廠,將透過臺朔重工投資61億美元,在越南河靜省興建年産750萬公噸的一貫大煉鋼廠,若能順利取得當地政府的同意,最快2011年可以投産。據了解,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為了推動越南鋼鐵投資案,還親赴越南會見越南總理。

  從企業策略的角度來看,臺灣得恭喜台塑集團,不僅在鋼鐵産業發展上,跨出重要的一步,越南河靜省內估計蘊藏5億4,000萬公噸煉鋼所需的鐵礦砂,及三個東協加一(東協分別與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所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腹地,都將成為其持續發展的基礎。但從臺灣本地的産業發展來看,由於台塑在越南投資的金額與産能規劃,實在與在臺灣規劃的太像了,因此,未來台塑還是否會像之前那般積極地推動在臺灣的鋼鐵廠,實未可知。

  事實上,就環保的角度來看,臺鋼移到越南,對全世界而言,沒有少掉一丁點的二氧化碳,反而可能增加。在臺灣設廠,我們還可以要求臺鋼使用最節能及排放效率最佳的設備,也可以要求臺鋼多種樹以平衡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可以對其課徵碳稅以作為發展潔凈能源技術的基金等;這些作法都比把臺鋼逼走更具環保意義。

  社論最後説,純就産業的生産與市場需求來看,隨著中國大陸鋼鐵需求不斷地增加,條鋼出口稅率從10%提高為15%,中國鋼協預測今年鋼鐵出口將減少2,000萬公噸;過去因為中國大陸産能快速擴張出口,而使國際鋼價下跌的情形,將不可能再見。而越南鋼鐵業的發展,對臺灣長期而言,可能不是原料來源的供應地,反而是臺灣下游産業出走的根據地。這樣的趨勢,所持續反映的物價上漲、基礎建設缺料及可能産生的産業出走與失業問題,試問臺灣已經備好因應之道了嗎?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