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扁拿軍火工業換政治獻金 又扯了謝長廷後腿

2008年02月18日 10:57:00  來源:
字號:    

  臺灣“行政院”籌組鐽震公司風波,最近越炒越烈,不但“立委”強烈質疑,連民進黨內部也傳出反彈,充分顯示陳水扁和新潮流係,不僅有意在二次政黨輪替前“海撈”一筆,而且企圖掌控未來的軍火買賣,其居心叵測與膽大妄為,實在令人不得不聳然心驚。鐽震公司於今年一月二十八日完成公司登記,其登記營業項目繁多,包括槍炮彈藥輸出入業、衣著服飾批發零售、實業用爆炸物批發零售、國際貿易、産品設計、精密儀器、電池批發業等,可以説把軍火工業幾乎一網打盡。

  打著帶動軍需産業的幌子 換取政治獻金 

  按照鐽震董事長吳乃仁的説法,成立鐽震是檢討臺灣多年來軍購過程中,並未彰顯建立島內軍事工業合作技術移轉功能,希望透過此一平臺,將外國武器採購供應商與臺灣島內有足夠技術的廠商結合,從武器系統的維修、保養及零組件著手,帶動島內國防軍需産業發展,協助技術升級。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指出,成立類似公司帶動“國防”軍需産業,軍方確實早有購想,照理説對於臺灣的“國防”工業應該會有正面的功能,但外界卻一片撻伐之聲。顯而易見,成立鐽震絕對不是像吳乃仁講的那麼單純,從種種跡象研判,極可能是由邱義仁和吳乃仁為首的新潮流係,在陳水扁的首肯下,所做的安排,其目的是,借由鐽震的成立,掌握臺灣未來軍品銷售及工業合作分配權,除了合法的佣金利益,並且換取廠商政治獻金。如此一來,民進黨輸掉大選,“扁新聯”固然可以擁有龐大財源;萬一謝長廷當選,“扁新聯”也有抗衡的本錢。正因為這種盤算見不得人,所以非要把“國防部”持股壓低,讓官股不過半,“立法院”就無法監督;也因為這種做法爭議很大,所以非要趕在五二O之前搞定,讓生米煮成熟飯,新任執政當局即使反對,也只有依照合約認帳埋單! 

  臺灣《聯合報》亦認為,扁當局在“立委”敗選後匆匆成立、且立即開始洽談合約的“鐽震”公司,都有假公濟私之嫌。最啟人疑竇之處,在於時機之不當。為何陳水扁執政八年間不放手作為,卻選在“內閣”進入“看守”狀態後悄悄加速推動?更巧的是,鐽震成立之日,正是陳水扁以“退回總辭”手法讓張“內閣”原班人馬留任的同一天。讓人無法不聯想,此舉其實是為了加強掩護執政黨的各項偷渡行為。

  扁當局成立鐽震的構想,是要將“國防部”各項軍備採購回饋到“工業合作”。以臺灣軍購金額動輒千百億,若再加軍備的後勤維護支援合約,其中所涉利益,龐大到難以想像。而“軍購”或“商購”一旦訂約生效,依行規至少有百分之二、三的回扣,特案更高達百分之五、六,皆屬“暗盤收益”;至於“工業合作”,則視個案談判享有更高比率的抽佣及利益分配。這些,恐怕才是執政黨對“鐽震”的真正期待。因此,當吳乃仁宣稱自己擔任董事長並不支薪,其實無關宏旨;因為軍火業者在乎的從來不是薪水,而是外界看不到的油水。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