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選舉到最後階段,外界都擔心會發生什麼影響選情的重大事件。不過,民進黨前大老沈富雄卻認為,在今天的臺灣,選前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但無論發生什麼事,已經很難再讓臺灣人民感到驚奇,會感到驚奇的人一定是傻瓜。他補充説,“現在臺灣的傻瓜已經不多”。的確,經歷04、05和06年三場狀況百齣的選舉,臺灣選民的素質不斷提升。
有分析認為,陳水扁之所以成功,因為他懂得“做廣告”,擅于利用媒體作宣傳。10多年前,當時還是“立委”的陳水扁,靠著在媒體揭露包括拉法葉軍購案在內的多起軍購弊案,讓他聲名大噪。利用媒體獲得個人高知名度後,陳水扁順利選上臺北市長。2000年,陳水扁拿下臺灣“總統”大位,競選廣告大將范可欽可謂功不可沒。
然而,在廣告業裏有句行話説,“成也廣告,敗也廣告”。廣告宣傳可以迅速建立知名度,但支撐品牌永續經營,則是建立在品質和服務,以及消費者信賴的基礎之上。
香港中評社文章表示,當初,民進黨以“勤政、清廉、愛鄉土”作為號召,贏得臺灣人民的信任,擊敗形象老舊的國民黨。但八年快過去,一宗接一宗的高官弊案、有如一攤“死水”的臺灣經濟,艱苦生活讓越來越多臺灣民眾認清,所謂的“勤政、清廉、愛鄉土”,不過是個“虛假廣告”。
在廣告學中,有“宣傳效果遞減”理論。該理論指出,廣告出現的頻率不能太高,當超過一定的頻率,廣告宣傳效果將出現遞減,如果廣告頻率還繼增加,效果不但變為零,甚至會産生負效果。
翻看過去十年陳水扁及民進黨的選舉招數,不外乎攻擊國民黨威權體制、撕裂族群、操縱統“獨”議題。1998年,與馬英九競爭臺北市長,陳水扁就開始喊出“馬英九是賣臺集團的棋子”,以製造省籍矛盾方式,騙取本土派選票。十年過去了,陳水扁還在喊“民進黨輸就是中國贏”,呂秀蓮也在叫“民進黨輸,臺灣會很快成為第二個澎湖”。
這樣的“廣告”每逢選舉就猛打,連續打了十年,還能有多少的效果?從一段記者對陳水扁在臺灣南部輔選時臺下民眾反應的描述,大概能看得出來。
臺灣中天新聞的記者6日説,以往陳水扁到南部輔選,支援者都會擠爆現場。不過,現在陳水扁在南部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在一個造勢場合上,“立委”參選人滿以為找陳水扁來作壓軸嘉賓,可以凝聚人氣,但事實剛好相反,當陳水扁在臺上抹紅國民黨之際,不少支援者連聽都不想聽,收起椅子,邊走邊罵。
此外,臺灣的CALL IN政論節目,來電觀眾結構的變化,也佐證了民進黨這個“品牌”的價值大幅縮水。以往,在所謂“統派”的政論節目,支援綠營的來電觀眾不多,用閩南語發言的更少。即使來電,言論多數是支援綠營,批評藍營。不過,這幾年,自認曾經支援過民進黨觀眾越來越多,用閩南語發言的也相應增加,言論大多雷同,就是他們對陳水扁和民進黨的行為“看不下去”,後悔讓陳水扁多執政四年。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