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國榮與陳水扁示範的狂人話語,正挑逗著社會極端的力量,讓它蠢蠢欲動。被激化出來的語言和非語言暴力陰影籠罩原本安定的社會,是臺灣當下極大的悲哀。
站在中正紀念堂更名最前線的臺灣“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最近靠著一張毒舌在臺灣一夕爆紅,以“每日一亂罵”的經典激情演出成為媒體寵兒,更讓全臺灣社會和家長瞠目結舌。
“馬英九很娘”、“給我的感覺就是‘小孬孬’,一輩子恐怕不知道什麼叫guts(膽識勇氣)”;“(臺北市長)郝龍斌(擁蔣)像Gay(同性戀)”、“讓他哭著回家找媽媽”,同時也是德國法學博士、政治大學助理教授的莊國榮將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個性發揮至淋漓盡致,不僅改變一般人對公務員含蓄保守的認知,也顛覆外界對學者注重修養的印象。
對於個人充滿政治色彩及攻擊性的激烈言論,莊國榮否認自己扮演政治打手的角色,而是“臺灣社會不習慣,教育界竟然有人是有批判力、創造力跟生命力的”。
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説,牙尖嘴利、口齒伶俐的論述,或已成為民進黨執政的文化標記。莊國榮滿口“轉型正義”的政治正確語匯,致使他成為“總統”陳水扁及“教育部長”杜正勝眼中的模範公務員。他的囂張言行與強勢作風,代表了長期存在於臺灣政治的“叫陣文化”找到新的土壤,滲入公共行政領域,侵蝕行政中立的原則。
在電視新聞畫面中,莊國榮一副自我耽溺、義正嚴辭的態度其實有點滑稽,但仔細檢驗,不難尋找到其中與陳水扁的領導風格一脈相承的痕紋。
“中國那麼好?太平洋又沒加蓋,覺得中國好就游過去呀!”、“李蓮英的‘東西’已被割掉,能再挂回去嗎?大中至正還能挂回去嗎?”,究竟是莊國榮很像陳水扁,還是陳水扁很像莊國榮,其實都不重要,為了他們的信仰,他們可以不在乎社會觀感和期待,在言語或行動上不顧一切堅持自己的立場。
旁觀者清的道理永遠不會過時。臺北美國商會執行長魏理庭在最新一期的商會刊物中形容,“臺灣過去七年經歷了病態甚至是離經叛道的領導風格轉變:政客沉溺于黨派間的口水戰、煽動不必要的族群對立、顯露為人處事的器量狹隘,完全破壞政黨領袖應有的形象。關於政治領袖及彼此互動的新聞報道,充斥著惡意嘲諷、無憑無據的謬誤指控、捏造的數據,以及無窮無盡的作秀官司。”
這幾天臺灣政壇風聲鶴唳,先後傳出重要的政治人物受到暴力恐嚇,莊國榮與陳水扁示範的狂人話語,正挑逗著社會極端的力量,讓它蠢蠢欲動。然而沒有多少人重視醞釀中的危險信號,一般社會冷漠以對、政治人物順水推舟將之利用來進行有利的操作。
文章最後指出,被激化出來的語言和非語言暴力陰影籠罩原本安定的社會,是臺灣當下極大的悲哀。領導者給了臺灣人民“自由廣場”,卻沒有能力創造和諧的環境,無辜困限在仇恨情緒的大多數善良臺灣百姓,至今還在為過去的集體選擇承受民主試煉的苦難。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