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陳水扁七年多來執政的政績太爛,但他作為民進黨主席,又必須對黨的“立委”選舉負責,因而全身跳進黨籍“立委”輔選的各個場子中,並針對“立委”選舉改制後是小選區一個應選名額的特點,為了刺激本來有可能不願投票的深綠選民出來投票支援民進黨提名的“立委”候選人,採用了極端的選舉語言。
澳門《新華澳報》今天刊登評論文章説,陳水扁的極端語言與謝長廷“和解共生”、“幸福經濟”選戰主軸南轅北轍,故謝長廷決定,將自己的“總統”選戰與民進黨的“立委”選戰作出切割,不介入民進黨的“立委”選舉。等到明年一月十二日“立委”選舉投票後,才正式啟動自己的“總統”選戰,以免有可能會慘輸的民進黨“立委”選情連累自己的“總統”選情。當然,謝長廷也寄望“鐘擺理論”能在自己身上得到應驗,部份中間選民在眼見民進黨輸了“立委”選舉後,為了在兩大黨中作出平衡及還民進黨一個“公道”,而在“總統”選舉中將手中的選票投給謝長廷。
在國民黨和馬英九這邊廂,目前的選戰策略卻正好是相反,要把“立委”選戰與“總統”選戰捆綁在一起進行。其原因是,國民黨的“立委”選情相當令人鼓舞,儘管不一定會如某位學者在美國的研討會上所預測將的將達到七十一席,但國民黨內部自己也研判將拿下六十五到六十八席,亦即將佔領總議席的接近六成。如再加上盟軍——無盟、新黨和親民黨也有可能拿下數席,泛藍集團將比以往更能牢牢掌握“立法院”的議事控制權。既然如此,就更應將之與本來並不悲觀的馬英九的“總統”選戰捆綁在一起,以收互相促進、共同突進之效。
民進黨的選情越是冷清,陳水扁就越是起勁地叫囂極端語言,製造緊張氣氛。文章分析其動機指出,一是要以那些充滿刺激性的言行,去分散選民們的注意力,掩蓋民進黨上臺後經濟不振、貪污橫行的弊端;二是要刺激國民黨和英九馬據理反擊,這樣就可牽著對方的鼻子走,要爛就大家一齊爛,而且還可利用國民黨不擅長詭辯的“弱點”,隨時發現對方的“漏洞”就倒打一耙,令對方啞口吃黃蓮。
但無論是國民黨中央還是馬英九團隊,在經過無數次教訓後,這次學聰明瞭。不管外面如何挑釁,一于少理,我自行我路,堅持優質選風,絕對不跳落陳水扁挖好的拆卸“大中至正”牌匾等陷阱,令到陳水扁等抓不到著力點,好生泄氣。與此同時,國民黨中央和馬英九發揮自己的優勢,堅持正統的組織戰及下鄉展開新階段的“長住”,展現清新選風,端出政策“牛肉”,因而受到早己厭倦了政治口水戰惡劣選風的選民們的歡迎,一幀馬英九“拼出好年冬”年曆,竟然“紅”過名模林志玲。
反觀民進黨方面,陳水扁輔選時的語言越是“重鹹”,就越是折射出他的心緒越焦躁。與此同時,他就越是對謝長廷的“冷眼旁觀”感不滿。他對謝長廷寄望于“鐘擺效應”頗不以為然,認為倘“立委”輸選,將會發生“西瓜偎大邊”效應。但謝長廷仍不為之所動,繼續養精蓄銳,等待到“立委”選後才躍出戰場。
謝長廷如此“篤定”,是已判定陳水扁已根本不可能陣前易將。所謂在明年一月初“中選會”接受政黨推薦“總統”參選人登記之前,利用“十大弊案”來將他拉下馬,另行換上蘇貞昌的計劃,已來不及實施。陳水扁即使是對他有多大意見,也已是“米已成炊”,無可奈何。
實際上,從現在起到“中選會”接受“總統”參選人登記,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即使陳水扁能操縱檢調系統以“玉皇宮案”等“十大弊案”起訴謝長廷,再運用民進黨《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等內規關於“起訴即停權”、“起訴即喪失參選資格”等規定,撤銷其參選資格,但也己來不及進行另行提名新候選人的初選程式。何況,在接近“立委”選舉投票之日起訴謝長廷,必會對民進黨的“立委”選情造成強大衝擊,使之雪上加霜。由此,謝長廷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已成定局。即使陳水扁一千個不滿意、一萬個不願意,也只有旁觀的份。
文章指出,既然如此,一心要以“和解共生”、“幸福經濟”為選戰主軸的謝長廷,就沒有必要捲入由陳水扁主導,鬥爛鬥“深綠”的“立委”選戰。否則,到“總統”選戰正式開打時,再要拋出較為溫和的競選政綱,實在是很難“急轉彎”。
謝長廷要將自己的“總統”選戰與民進黨的“立委”選戰切割開來,自有其理由。這除了是謝長廷本身極不喜歡那種走極端偏鋒路線的選風之外,還因為“總統”選舉的特點與“立委”選舉不同,必須設法拉攏中間選民。而陳水扁的“重鹹”言行,是必會嚇跑中間選民的。
明乎此,就可知所謂謝長廷與陳水扁正在“唱紅白臉”、“雙面夾擊”的分析,並不符合謝長廷的選戰策略意圖。實際上,據來自謝營的消息稱,因為現在是“立委”選戰階段,陳水扁作為民進黨主席,當然是擁有主導選戰的絕對權力。但“立委”選舉過後,轉入“總統”選戰階段,就得按民進黨的老傳統,“總統”候選人全黨最大,黨主席也得乖乖地為其“抬轎”。何況,陳水扁自己也發過不會做“坐轎”者的誓言。因此,在一月十二日之後,謝長廷將會正式向陳水扁攤牌:交出選戰主導權,並由謝長廷自己全面掌控“總統”選戰控制權。
文章認為,為了發揮“和解共生”、“幸福經濟”選戰主軸的最大效能,謝長廷還將可能會針對馬英九因負外省人“原罪”,擔心兩岸貿政策走得太快會被指責“賣臺”的“罩門”,拋出比馬英九更為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主張,以圖將馬英九“比”下去。這段時日他陸續透露的“大卸臺商”、“廢除戒急用忍”,就已露出端倪。
因此,馬英九不能因為自己暫佔上風,就有所松怠。真正的苦戰,還是在“立委”選舉過後。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