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日前宣佈,執政後八年內將投入三兆九千九百億元,推動“愛臺灣十二建設”,儘管內容具體,外商高度肯定,但民進黨卻以了無新意批評,並強烈質疑“錢從那裏來”,真相究竟如何?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日刊登社評認為,此事確實值得重視。
馬英九愛臺灣十二項建設,大致可以區分為交通、文化創意休閒、農林、港口機場建設、産業建設及治水六大類,預計八年內當局投資二兆六千五百億元,另有一兆三千四百億元來自民間投資。
這些主張基本上多半是馬英九在四個月的“下鄉長住”期間,接觸基層民眾,了解地方實際需要,再綜合學者專家意見,衡酌未來臺灣發展,所提出的具體政策,其間固然有民進黨當局曾經宣示,卻沒有做到的計劃,例如“智慧臺灣”計劃中的落實資訊語文教育、縮短城鄉數位差距;或是民進黨雖曾推動,卻績效不彰的項目,例如下水道建設,但也有馬英九本身的新構想,例如設立百億創投基金,扶植文化創意産業,八年八百億推動高職教育免費,建構智慧交通系統、智慧化金融及電子交易系統等等,所謂了無新意之説,當然是謝長廷欲加之罪的説法。
社評認為,事實上,治理臺灣本來就是針對民眾需要,重點在於如何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切實執行,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會創造響亮動聽的口號,而不去執行。君不見,當初叫得震天價響的所謂“兩兆雙星”、“綠色硅島”、“大投資、大溫暖”,如今安在?老百姓又得到了什麼實惠?
至於財源問題,謝長廷質疑,當局總預算一年才一兆五千億元,其中基本需求佔了大部分,四兆元建設經費要花很多年,“馬英九可能要跑路了”。表面聽來,似乎也不無道理。不過,仔細分析,這完全反映了他對於公共建設投資重要性的漠視。根據統計,國民黨執政時期,當局投資持續成長,政黨輪替前一年,還有4.1%的成長,但民進黨執政後,當局實質投資成長竟然連續八年負成長,以二OO八年來説,僅6468億元,還不及一九九五年的7378億元。
因此,馬英九規劃,在他執政後,擴大公共投資,以一九九五年的七千四百億元為基點,每年成長百分之九,則二O一五年公共投資將達一兆二四一一億元,新增公共投資計劃預算達二兆二八O八億元,不足部分3692億元,則以完工的公共投資原額度移用,僅佔原額度五兆一七四四億的7.1%,合計八年的公共投資總額為七兆四五五二億元,佔八年GDP的5.6%。換言之,透過擴大公共投資與減緩經常性支出的當局消費成長,推動愛臺灣十二建設的財源並無問題。
社評指出,更重要的是,臺灣目前的經濟困境,主要是民進黨執政以來,執政無能,弊案層出不窮,再加鎖臺政策使然,以致政黨輪替前七年經濟成長平均6.28%與後七年平均3.8%比較,七年來的GDP至少就損失了九兆一一三二億元;也就是説如果國民黨仍然執政,臺灣的經濟一定比現在好很多,既然如此,只要馬英九當選,當然可以推動愛臺灣十二建設,財源大可不必擔心!謝長廷真想要別苗頭的話,不如要陳水扁現在就下令推動,但他做得到嗎?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