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英國“留歐派”敗于資訊爆炸?

2016年06月28日 11:01: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從現代社會心理演變的角度來看,英國脫歐公投以及之後的種種“作”和“二”的現象並不是一個特例,而是在全球化以及網際網路日益強大背景下,有著其自然而然的發展演變軌跡。

  近幾日,圍繞英國脫歐公投事件在國內輿論圈引起了持續的熱議。不過,Google Trends發佈的搜索數據顯示,公投後英國人關於歐盟搜索最多的幾個問題竟然是“什麼是歐盟?”“歐盟有多少個國家?”之類。或者英國有媒體在街頭采訪投票的路人,有一些投了支援脫歐票的人表示如果再有一次機會將改主意投反對票。甚至在英國議會的請願網站上,一個支援脫歐者在公投前發起的要求重新舉行一次公投的請願,被反對脫歐者簽名支援,迄今已經超過了300萬之眾。

  其實,從現代社會心理演變的角度來看,英國脫歐公投以及之後的種種“作”和“二”的現象並不是一個特例,而是在全球化以及網際網路日益強大背景下,有著其自然而然的發展演變軌跡。英國的脫歐公投,與美國大選“黑馬”川普崛起大有問鼎之勢,與歐洲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恐怖襲擊陰影等等諸多現象有著許多共同的社會心理機制。

  首先是網際網路的普及和功能越來越強大,徹底改變和顛覆了資訊傳遞的模式。在傳統社會裏,民眾的社會態度受大眾傳媒的影響,但從傳播的心理路徑卻又並非直接受到大眾傳媒的影響,而是由大眾傳媒首先影響意見領袖,然後再由意見領袖影響他周圍的民眾。這種二級傳播模式能夠有效地避免和防止非理性的因素干擾社會主流態度的形成。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人們接受訊息,形成態度通常有兩種不同的途徑。對那些有專業背景,又積極主動了解動機的人們來説,他們通過理性分析來接受或者拒絕特定的訊息,這被稱為“中心途徑”。更多的人群接受訊息,形成態度則並非通過理性分析,而是通過各種非理性的情緒線索來接受或拒絕特定訊息,這被稱為“外周途徑”。大眾傳媒影響意見領袖是經由“中心途徑”;而廣大民眾受意見領袖影響則是經由“外周途徑”,只要意見領袖保持理性,那麼民眾也就不會被非理性所支配。

  現代的網際網路社會徹底地改變和顛覆了大眾傳媒時代的二級傳播模式。由於網路訊息的異常便捷和高效,因此,訊息的傳播會從信源直接、快速地傳播給所有人,意見領袖和民眾會同時、同步地獲得訊息,而完全不必經過二級傳播的模式。同時,網際網路的社交屬性又使各種極端思潮更容易吸引共鳴和得到高效傳播,而相對溫和的理性觀念則乏人問津。因此,這就造成現時代民眾所形成的社會態度完全不用仰賴於傳統意見領袖的理性思考,而是在社交網路中志趣相投的圈子裏直接形成並強化社會態度,而這個過程充斥著太多非理性的因素。

  與此同時,現時代網際網路訊息傳播的高效帶來的另一個後果是嚴重地增加並遠遠超過了現代人大腦所能勝任的認知負荷,造成資訊過載。在大腦認知負荷資訊過載的情境下,人們理性思考的能力就會受到抑制,而更容易被極端的、誇張的、煽情的訊息所吸引,即使是那些具有專業背景的意見領袖,他們也同樣面臨著認知超負荷的資訊過載壓力,他們要吸引民眾的注意力,就必須像“標題黨”那樣喊出最有噱頭的話語,而不是理性溫和的話語。

  因此,在傳統的二級傳播被現時代網際網路顛覆掉之後,社會思潮出現極端化、碎片化、情緒化的特徵也就在所難免。在美國,這種現象體現在以反政治正確立場,口無遮攔的川普得到廣大民眾擁護。而在英國,這次的脫歐公投以及由此引起的種種社會漣漪效應,也是同一現象的反映。

  因此,用傳統的思維來看待英國這次的脫歐公投,就很容易失之千里。顯而易見,公投是在網際網路和全球化的當代,政治所面臨的新的挑戰。英國不會因為脫歐公投以及未來還可能有的公投而變得動蕩,美國也不會因為選出川普擔任總統而瀕臨衰退。(唐映紅)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