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重返亞太”這7年,福兮?禍兮?

2016年06月06日 13:2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最近,亞太地區成為美國高層的“出差”勝地。前腳,總統奧巴馬接連訪問越南和日本;後腳,國防部長卡特將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不出意外的話,奧巴馬年內還將再訪亞太,作為自稱的“太平洋總統”,也算是讓其亞太戰略有始有終。

  自2009年7月時任國務卿希拉裏在曼谷機場用一句“美國回來了”,宣告了奧巴馬政府將亞洲作為美國戰略“首要任務”以來,美國利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多種手段全方位佈局亞太。

  然而七年過去,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不僅沒能給亞洲地區帶來白宮所稱的“穩定與繁榮”,反而成為亞太地區不太平的源頭。越來越多的美國外交、軍事、戰略領域的官員或學者認為,這一戰略很可能“流産”,甚至淪為奧巴馬政府留給後繼者的一個政治“負遺産”。

  資料照片: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新華社/路透)

  對於“亞太再平衡”實質,相比白宮的欲説還休,五角大樓早就明確指出過。卡特日前在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發表講話時就再次強調,“作為地區安全秩序的主要維護者,美軍須做好應對中國挑戰的長期打算,美軍在那裏實施的再平衡也將是一項長期努力。”説白了,美國“重返亞太”就是為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制衡中國的崛起。

  帶著這種“美國利益至上”的盤算搞“亞太再平衡”,負面效果自然顯而易見,主要體現以下方面:

  政治外交上,美國一方面強化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盟友間的雙邊同盟關係,一方面竭力拉攏東南亞、南亞國家,意圖塑造美國在亞太的同盟體系。不過,美國這樣拉幫結派搞“圈子文化”,且不説亞洲國家主觀上既矛盾又焦慮,不願意在中美之間做選擇題,客觀上也加大了亞太地區大國間競爭的風險。

  “國際戰略研究所”在2015年“香會”上發佈的《亞太地區安全評估報告》就指出,美國強化其主導的同盟體系,並非地區安全的解決之道,其體系中所暴露出來的“零和”思維,讓這一地區逐漸分裂,甚至滑向“冷戰”態勢。

  軍事上,美國加大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投入,堅持要將60%的海軍力量部署在太平洋;加強軍事同盟;並積極介入地區爭端,如南海爭端、東海爭端、朝核問題。近年來,美國以行使“航行自由”為名增加在南海海域的“巡航”活動,讓西太平洋風急浪高。相對應的是,美國對正在右翼“歷史修正主義”道路上狂奔的日本的“容忍”和支援,加劇了亞洲國家內部的矛盾。

  2016年5月27日,在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遺址前,市民在針對奧巴馬訪問的抗議活動中呼喊口號。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經濟上,美國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試圖主導亞洲地區經濟合作,打造新的貿易規則。不過,亞洲國家經濟合作一直進展順利,而且中國已經成為日本、韓國、東盟、澳大利亞等多數周邊鄰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和主要相互投資夥伴。它們有更多自身的經濟考量。

  不僅如此,TPP恐怕也將隨著奧巴馬的離任而流産。當下民主黨與共和黨主要的三位總統競選人,特朗普和桑德斯從參選以來就一直借抨擊TPP為選舉加分,曾力挺過TPP的希拉裏也倒戈,公開反對TPP。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負面效果明顯,而要繼續這一戰略的前景也並不樂觀。

  這些年來,美國國內經濟復蘇緩慢、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兩黨競爭趨於白熱化,難以為其在亞太地區擴大戰略存在投入必需的人力物力,有些力不從心。而國際上,中東持續動蕩、“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崛起、與俄羅斯對抗加劇等問題,使美國應接不暇,並不能從真正意義上把亞太作為首要重點。

  對此,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副總裁、中國問題專家方大為説,對於“亞太再平衡”戰略,説當然比做容易,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中東仍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佔據美國大部分注意力。不少美國媒體近來也認為,美國是否會在亞洲持續發揮影響力現在還要打個問號。

  強扭的瓜不甜。實際上,冷戰結束後,亞洲國家在推進區域合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作為亞太國家,美國如果非要把亞洲夥伴綁在自己這根藤上,恐怕也只能結出苦果。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下一任政府是時候重新考慮其亞太戰略了。(記者柳絲,編輯吳黎明、韓墨)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