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多年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終於進入“收官”階段。3月9日起,參加談判的美國、日本等12個國家代表齊聚夏威夷,就TPP新一輪談判相關事宜進行磋商。
自2012年2月美日開啟TPP談判協商以來,兩國在多個産業領域的“利益衝突”一直是TPP談判的焦點,並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談判進程。此次全體磋商前,美日代表曾提前會晤,並就儘快彌合分歧展現了積極態度,但現實情況並不樂觀。
在農産品領域,日本堅持控制豬肉、牛肉和大米的進口。而在汽車領域,美國又對本國市場有所保留。在金融領域,美國希望將有關匯率操縱的條款寫入TPP協議,但遭到了日本等國的明確反對。
雖然從産業內容看,美日兩國間的“利益糾葛”與3年前相比並未有太大變化,但實際上,眼下雙方較勁的焦點已不單純是技術層面的數據或條款,還包含了贏得心理優勢的新目標,也就是説,美日都希望通過TPP談判在未來的雙邊關係中掌握更多主動、佔據心理上風。
當初美國歡迎日本加入TPP談判,是希望日本成為其亞太平衡戰略的重要“棋子”,配合其完成在亞太地區政治生態鏈和産業價值鏈的新佈局。對日本來説,在經歷“311”大地震和經濟衰退後,TPP巨大的市場潛力自然對其有著巨大吸引力,而且以積極姿態與美國談判也能換來不少“政治回報”。於是,二者一拍即合。
然而,出於眾所週知的原因,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格局在過去3年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在該地區曾經引以為傲的影響力也因內外部的因素遭到削弱,這顯然無法令任期即將結束的奧巴馬滿意。
在2015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奧巴馬重申了亞太地區對美國的重要性,並希望儘快達成TPP協定。但此時日本的心態已不同於往時。在“安倍經濟學”的輪番刺激下,日本經濟出現了復蘇的苗頭,與美國對話底氣漸足。更為重要的是,穩固了政權的安倍政府開始在美國面前“提高要價”,大有將其“國家正常化”的野心與美國亞太戰略裹挾在一起之勢。
一個是野心漸露,一個要維護強勢,這種矛盾導致美日雙方均寸步難讓。當然,TPP談判最終仍會完成,但從談判的過程變化中,人們還是能感覺到美日關係在發生著細微的改變。(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