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吳志華攝

林草茂盛的美景農場一角。本報記者 吳志華攝

牛群在草地上漫步。人民網記者 吳志華攝
如何在保證農産品數量和品質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使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是人類面臨的一大挑戰。巴西作為農業大國,在低碳農業方面有不少好的嘗試,産生了不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減少農業生産中的碳排放,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巴西政府2010年制定了“低碳排放農業計劃”,通過提供長期低息信貸方式,鼓勵農業生産者採用有利於減少碳排放的農牧業生産方式,如免耕直播技術、農林牧一體化生産方式、農作物輪作、擴大生物固氮技術以及擴大人工造林和整治草場退化等。
近日,受巴西總統府和農業部之邀,記者來到農牧業發達的米納斯吉拉斯州、聖保羅州和巴拉那州,參觀了牧場、農場和農工企業,看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各種低碳排放的農牧業生産方式得到普及並取得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