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 3月13日文章 原題:中國以微弱優勢成為世界頭號商品生産國(作者彼得 馬什)
按産出計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頭號生産國,使這個國家回到了19世紀初的地位,打破了美國連續110年佔據世界頭號商品生産國的歷史。
經濟諮詢機構美國環球通視有限公司將於14日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透露了這一變化。報告估計,去年中國佔世界製造業産出的19.8%,略高於美國的19.4%。
著名經濟史學家、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的羅伯特 艾倫説,中國重回第一的位置標誌著“經濟史500 年週期的結束”。
設在華盛頓的競爭力委員會的首席執行官德博拉 溫斯一史密斯説,中國取代美國一個多世紀以來就一直佔據的位置,美國“應該感到擔憂”。
她説:“這表明,美國將來不應該基於商品生産,而應該基於革新和製造業推動的新興服務來參與競爭。” 中國上一次成為世界最大商品生産國是在1850 年左右,當時中國長期的人口增長和技術優勢即將結束。在工業革命的支援下,後來英國成為工業産品的頭號生産國,並佔據了這個位置近50年,其後美國開始了作為世界最大生産國的漫長時期。
長期經濟變化問題專家、英國沃裏克大學的尼古拉斯 克拉伕茨説:“這標誌著全球勞動力分工(在商品生産方面)的根本變化,在近期內不大可能發生逆轉。”
經濟史學家們認為,1830年,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産出中佔近30%,到1900年下降到約6%,1990年只有3%。此後,得益於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外國公司的強勁投資和迅速發展的經濟,中國一直在迅速追趕美國。
保守的研究機構、美國工商理事會的研究員艾倫 托梅爾遜把頭號地位的轉換描述為對美國敲響的“警鐘”。他説,這是中國過去十年將資源轉向國內製造業的行動推動的。
不過環球通視主管世界工業服務的馬克 基利昂説,根據最新數據得出的結論對美國製造業來説一點都不黯淡。“美國的生産率優勢十分巨大,2010年其製造業産出僅略低於中國,但其製造業的工人為1150萬,而中國相同的部門雇用了1億人。”
另外基利昂指出,中國製造業産出的很大一部分是美國公司的中國子公司推動的,而且基於源自美國的技術,尤其是電子等領域。
環球通視的數據表明,2010年全世界的製造業産出為10.078萬億美元,按通貨膨脹率調整以後比 2009年的相應數字實際增長了9.7%,表明經濟在強勁復蘇。
這些數字源自世界各國統計機構收集的數據,比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政府機構公佈相應的數字要早好幾個月。
2009至2010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上升了3%,這也提高了2010年中國按美元計算的産出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