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了8個多月的伊拉克組閣談判昨日出現了耐人尋味的一幕——伊拉克政府發言人當天宣佈,伊各政治派別已就組閣達成一致,現任總理努裏 馬利基將留任新一屆政府總理,但此説法隨即遭到馬利基最大對手“伊拉克名單”的否認。
各方利益分歧難彌
伊新政府難以組建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從表面上看是由於伊憲法中所謂“議會最大陣營推舉總理並組閣”內涵不清,導致各派能都按照利於己方的觀點予以解釋。在今年3月議會選舉中,前總理阿拉維領導的“伊拉克名單”以兩席優勢險勝現任總理馬利基領導的 “法治國家聯盟”。但兩個月後,“法治國家聯盟”又與其他派別聯合組建了議會第一大陣營 “全國聯盟”。於是關於究竟誰是“議會最大陣營”的爭論,兩派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
當然,政府“難産”更是伊目前複雜局面的寫照,“國內局勢三足鼎立,周邊四國虎視眈眈”。伊拉克境內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為維護自身利益纏鬥不休,而受到遜尼派廣泛支援的阿拉維陣營與在什葉派中威望很高的馬利基陣營,只不過是教派鬥爭在政壇上的延續而已。
伊拉克民眾盼穩定
伊拉克國民議會臨時議長日前迫於最高法院壓力,要求所有議員必須在11月8日恢復中斷已久的第一次會議,這意味著組閣僵局有可能被打破。在經歷了數個月的波折後,如果此番馬利基能夠留任,可以説既是無奈之舉,也屬情理之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華黎明判斷,伊拉克各派假設能夠達成一致,相信是受到了美國的巨大壓力,“留在當地的5萬美軍要想按期撤離,離不開一個穩定的伊拉克政府”。此外,長期對峙對誰都沒有好處,只會使政府效率低下、安全局勢惡化,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建指出,伊拉克民眾也希望局勢能穩定下來,能實現“自己掌握自己命運”。
當然,為了化解僵局,伊拉克政壇兩大派別都需要作出一定的讓步。有消息稱,作為對接受馬利基留任總理的回報,阿拉維領導的“伊拉克名單”將有權提名國民議會議長候選人。專家表示,這樣的權力分配方式比較符合兩派的力量對比。雖然阿拉維曾經領跑過選舉,但“全國聯盟”佔據了議會半數的159席,遠多於阿拉維領導的“伊拉克名單”擁有的91席。在組閣權爭奪中,“伊拉克名單”事實上已被逐漸邊緣化,失去主導政局的能力。因此,馬利基獲得掌握實權的總理一職,而阿拉維陣營得到了含權量相對較小的議長作為補償,可以説是比較合情合理的。
未來發展困難不少
然而,“伊拉克名單”否認政府發言人的説法,使組閣危機能否化解增添了變數。況且,即使兩派暫時妥協,也不意味著伊政局能很快好轉,相反,這或許是又一輪政治動蕩的開始。華黎明就認為,伊拉克動蕩的根本原因依然沒有解決,教派衝突與外國干涉依然存在,他對伊局勢未來發展並不太樂觀。此外,馬利基與阿拉維兩派的權力分享模式也可能為將來政局不穩埋下伏筆,阿拉維陣營存在著利用議會作為與政府分庭抗禮的可能性。
而李偉建認為,新政府恐怕不是穩固的,但所體現出來的各方相互磨合、逐步適應“自治”機制的趨勢仍有其積極意義。
毫無疑問,伊拉克新一屆政府將面臨許多難題,包括如何緩和宗教矛盾、安撫庫爾德地區離心傾向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與美國保持“特殊”關係,這一切都考驗伊拉克政治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