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鈔清點費、跨行取款費……近期銀行收費問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爭議。有專家指出,銀行中間業務收費問題,充分暴露出銀行中間業務過於依賴傳統項目,業務範圍狹窄且層次較低,顯示出銀行國際競爭力與其強勁的利潤率存在著巨大差距,在中國銀行業利潤高增長之後,亟須通過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轉變盈利增長模式。(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
銀行要賺錢無可厚非,但原則和底線是要賺的合情合理。在我國加入WTO、外資銀行已經進入中國的大環境下,中外銀行的差距越來越呈現在廣大客戶面前,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中國銀行有選擇地與世界接軌原來還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卑鄙”。比如,高管要高薪,這得與世界接軌,而外資銀行中間業務項目幾乎都免費,則不能接軌。在國內商業銀行相繼上調跨行取款手續費時,外資銀行卻趁勢打出免費牌來吸引客戶,持星展銀行借記卡的客戶,在內地銀聯自動櫃員機提款免手續費;恒生銀行不僅跨行取款不收手續費,持卡人也沒有年費。
為什麼我國銀行業要違背國際慣例特立獨行呢?有人分析説,是因為作為銀行利潤重要來源的房地産貸款受到調控的嚴格限制後,銀行為達到“收益持續增長”的目標,就對中間業務收費漲價。但在我看來,銀行收費漲價除了壟斷業本性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銀行“黔驢技窮”了,想不到用其他方式也可以賺錢。國外銀行已經逐漸發展到向高端和現代服務要收益,而我國銀行則還在向低端服務“痛下殺手”,這不只體現了中外銀行賺錢方式的不同,更是中外銀行社會責任和經營理念的不同。眾所週知,銀行是服務性行業,服務水準的高低決定效益的高低,但我國銀行則不同,服務水準低卻多收費高收費,恐怕早已被國際同行所不齒。
據報道,近幾年中國銀行業業績大幅提升,即使在金融危機下中國銀行也“獨樹一幟”,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中我國有84家,雖然銀行資本額只佔1000家銀行的9%,但利潤卻高達25%。由此可見,我國銀行業還在以壟斷大發其財,這是不和諧的,必然被公眾所詬病。如今,我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我以為中國銀行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以收費漲價謀取高效益是不合理的是不可取的,更為國際同行所不齒。有專家建議,我國銀行必須加大對金融産品的研發力度,開發創新出適合不同類型企業、居民要求的中間業務新品種,以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唯有如此,我國銀行才能縮小與國際同行的巨大差距。(張魁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