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涵養新時代的好家風

2017年01月13日 10:21:25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行得正;打好了價值觀的底色,才能走得遠。相比萬貫家財,好的家風才是對一家一族最好的饋贈。

  在山西省聞喜縣,有一個被稱為“中華宰相村”的裴柏村。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出過宰相59人,此外還有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七品以上官員不完全統計在3000人以上。源於周秦,盛于隋唐,延及宋元明清直到今天,裴氏綿延不絕2000多年且“將相接武、公侯一門”,背後的密鑰是什麼?

  有話説“無裴不成唐”,特定的歷史因素雖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裴氏家族的崛起,但無法解釋裴氏傳奇如此長久的生命活力。裴氏家族的經久興隆,根子還是在內裏:重教、廉潔、自強不息。裴氏曾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準進入宗祠大門”“子弟為官者,如貪污則死後不得入祖墳”。在現在的裴柏村,誰家生了孩子,門口都會挂上“自強不息”的牌匾,書寫牌匾的毛筆和硯臺也一併釘在門上,以示銘記祖訓並躬身踐行。

  重教為根,廉潔為本。優良家風與嚴謹家訓不斷蔭澤後人,給予他們建功立業的精神動力與思想財富;而堅守家風的責任與信念,又賦予後人對綿延至今的家風家訓不自棄的堅韌與自信。這可能是裴氏書寫傳奇的原因所在。

  縱覽傳統名門世家不難發現,凡家業輝煌、人才興旺者,無不擁有獨樹一幟的家風和鮮明的家族文化特徵。“子孫雖愚,詩書須讀”“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耕半讀,但以箕裘承祖澤”“可儉而不可吝”“有學問曰富,有廉恥曰貴”……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行得正;打好了價值觀的底色,才能走得遠。相比萬貫家財,好的家風才是對一家一族最好的饋贈。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好的家風成就美好人生,腐化家風則是人生難以承受的負資産。翻看近年來查處的一些案件,這樣的教訓沉痛而深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教育兒子“要學會走捷徑”,結果將兒子一同帶進“深溝”裏。江蘇省建設廳原廳長徐其耀“教導”兒子,“做人就是把自己作為一個點編織到上下左右的網中,成為這個網的一部分”,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與全家的幸福。權錢交易“夫妻店”,經濟偷盜“父子兵”,處處伸手“一窩貪”,家風不正,“愛”得越深,錯得越離譜。

  《大學》有言:“一家仁,一國興仁。”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尤其是對黨員幹部來説,家風絕不是私事小事,更要以身作則、當好表率、樹好榜樣。正己以涵養新時代的好家風,就是要明晰情與法的辯證法,把握親與清的分寸感,守住公與私的分界線;就是要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定力,自覺遠離權力的誘惑,嚴格管好自己與身邊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強調,黨員、幹部要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去庸俗、遠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産黨人政治本色。

  好的家風家訓跨越時代,光輝經久閃耀,正是由於普遍地抓住了人的立身之本、業的長青之基。以飽滿的個體構建美滿的家庭,進而成就更好的國家與未來,“宰相村”的繁盛密鑰或許正在於此。(王丹)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